美國非農就業在7月上升了255K,遠好過分析師180K的預測中位數,已經很強勁的6月就業也被再調高5K。和上月不同的是,這次就業資料中不僅人數大增,收入也大增,時薪環比跳漲0.8%(1月以來之最)。資料公布後,利率期貨市場所反映的聯準會9月升息概率從18%升至26%,12月前升息的概率從37%升至47%。毫無疑問,連續強勁的就業數字增大了聯準會在今年調高利率的機會,8月27日葉倫在Jackson Hole的演說更受到萬眾矚目,不過筆者仍未被說服聯準會會在今年升息。公開市場委員於9月升息的機會不大,因為債市目前沒有準備好,而貨幣當局又不願意過分刺激市場,製造新的動盪。12月升不升息則取決於就業市場能否維持200K以上的成長趨勢,薪資上漲是否加速。在目前的通膨環境以及全球成長弱勢下,筆者認為決策者情願多等一陣,除非為薪資超預期上揚所迫。筆者維持聯準會明年升息的預判,不過會更關注美國就業市場的動態。從聯準會的角度看,言語應該略轉向鷹派,需要重新管理市場預期,年內升息的概率有所增大,不過仍未算大概率事件。
英格蘭銀行上週下調政策利率25點,開啟600億英鎊(約新台幣24,748億元)國債和100億(約新台幣4,124億元)公司債的資產購買計畫,推出對銀行的低利率融資專案。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措施,力度大過市場預期,直接影響了債市和匯市的走勢。這是英國2010年以來最大的貨幣政策舉措,被視為英國應對脫歐所帶來經濟衰退的第一招。筆者預計政策利率還有20點左右的下調空間,財政擴張計畫也可能在秋季出台。BoE的QE措施對安撫市場情緒有直接幫助,但是未必能刺激到實體經濟。英國脫歐是一場制度危機,對於經濟所造成的衝擊主要來自不確定性引發的投資下降。這種不確定性不消除,投資不會因為資金成本下降而重新上馬,英國政府在退出談判上越拖,投資者的疑慮就越大。財政刺激措施對支持經濟成長的作用會更明顯一點,但是脫歐程式一日不清晰,英國在歐洲的新地位一日不清晰,民間投資便一日無法恢復正常。英國央行大幅下調了今年下半年的GDP成長預測,不過仍維持些微正成長。筆者預期英國經濟會陷入衰退。(轉載自陶冬博客,本週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