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戰爭中,雖看似跟古代戰爭本質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背後是有規律可循的,《孫子兵法》〈軍行篇〉曾云:「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其意是指在一場戰役開打前先營造對我軍有利的局面,再向敵軍宣戰,先立己不敗之地,再配合《孫子兵法》〈始計篇〉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那這場戰爭開打前就有七、八成勝利的結局了。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在雙方未開戰時,要先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跟謀劃,如果我方占據有利的條件多,那不用實戰勝負就很顯而易見了,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在中共一連串的三戰策略外、還有間諜戰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段之一,從民國97年到現今偵破共諜案共有55件,而未浮出檯面恐甚有更多,此外國防部前軍政副部長林中斌指出:前總統府參事室委員王仁炳洩密情報給中共,就連軍情局竟也曾發生被中共派來的臥底間諜滲透,如少校軍官李志豪潛伏超過10年,前陸軍少將羅賢哲在擔任駐外武官時被中共吸收洩漏我方軍事機密長達9年。
國軍官兵應有的體認與作為
「兵不厭詐」無論用任何手段,只要能戰勝敵方、就是好的謀略,所以自古以來間諜備受青睞,而他們的身分也相當複雜,遍布各行各業,上至官員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有可能是敵方之間諜,所以國軍官兵應要有所警惕之心,中共對台的間諜概括為:
機密性——《兵經百篇》所云:「勢之維繫處為機,事之轉變處為機,物之緊切處為機,時之湊合處為機。」這裡的機字是指在有無之間、似有似無、似無似有的狀態。
適應性——間諜相當難辨別,有些更有可能是相交認識相當多年的熟人也不一定,所以國軍官兵應要有相當敏銳的敏感度,千萬不能以對方是相識熟人、或有利益往來之人而隱密不報,這樣對國家社稷危害相當的大,輕則人財兩失,重則國破家亡,所以千萬不能貪小便宜或把自身所執行的機密文件給透露出去,讓敵人有可趁之機。
結論
在《六韜》裡的龍韜就記載了這麼一句話:「游士八人,主伺侯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選派8名人士到敵國偵查,收集資訊和社會輿情,了解敵人之意圖,進行間諜活動,而在《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記載許多間諜的運用手法,最早用間諜成功的案例在夏朝前期出現的「女艾」,夏國君少康運用女艾,成功殺掉敵政澆,恢復夏朝正統。
而中共也把間諜戰運用得出神入化,而我國許多國民竟然無危機意識,有如身在太平盛世般再也無戰爭一樣,認為間諜只存古代,與認為台灣基本上根本沒什麼機密可以洩漏的思想再上配合媒體的帶動潮流思維,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保防的概念思維應深深刻印在每一位國民的心中與思維想法上,這樣才能有效防範勝於事後再來做任何彌補的動作,保密防諜更應該時時謹記而不放過身旁任何一個可疑人士,一遇到可疑人士就得迅速舉報,讓他們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