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正在推動在中國有工廠的外國製造商,及其美國客戶重新思考供應鏈問題。目前一些製造商已經將工廠遷出中國,若貿易戰在9月升級,將加快製造商撤離中國的步伐。
《金融時報》9月3日報導,馬登(Steve Madden)正在將手袋生產轉移到柬埔寨,真空吸塵器製造商Techtronic Industries計畫在越南發展生產業務,谷歌的硬件製造商Flex正在尋找新的生產中心,可能選在墨西哥或馬來西亞。
Techtronic首席執行長加利(Joseph Galli)說,雖然在未來十年繼續在中國保留生產線,但已經加速在其它低成本國家和美國本土發展生產的步伐。該公司在中國生產大量電動工具,其產品的四分之三收益來自美國,包括真空吸塵器。
加利說,「在越南的辦廠計畫,會抵銷關稅的影響。」
若貿戰升級 受關稅影響商品擴大
川普政府迄今已對500億美元中國工業產品徵收25%關稅,另外2千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類似關稅也箭在弦上。美國總統川普實施關稅旨在懲罰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強制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盜竊等。
目前,大多數消費品未被列入關稅清單,以減輕美國消費者的壓力。但製造業和零售業擔心,由於美中貿易戰可能會升級,受影響的產品範圍可能會擴大。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長陳女士表示,「這是製造業考慮如何分散風險,是否升級產品,增加價值或擴大生產到其它地區的時刻」,她本人也在中國從事金屬生產業務。
當手提包被列入擬議的2千億美元關稅清單時,美國企業家開始急於尋找中國境外的替代生產基地。
馬登三年前開始將部分手袋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柬埔寨,他告訴投資者,除了考慮價格之外,正計畫明年將其柬埔寨工廠的產量翻倍,達到其總產量的30%左右。
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製成品出口國。但過去十年,一些工廠業主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其它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以尋求更低工資,以及減少依賴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風險。
工廠業主和美國買家表示,貿易戰將加劇這種轉變。
隨著貿易戰的升級,台灣電子製造商正在尋求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之外。
在Mirror Media最近一份報告中,中磊電子股份公司(Sercomm)首席執行長詹姆斯王(James Wang)表示,一旦對2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實施25%的關稅生效,中磊90%的工廠將受到影響,屆時該公司不得不將在台灣竹南鎮的工廠產能翻倍。
此外,台灣科技業仁寶、英業達等全世界許多電子產品幕後的製造大廠,現在正準備將生產版圖移出中國,轉向東歐、墨西哥與東南亞等地區。
Flex公司的首席執行長麥克納馬拉(Michael McNamara)認為,公司將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是「不可避免的」,儘管這需要時間。
他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長期來看,我們相信很多客戶會要求更多地區的製造業生產。」
近年來越南一直是許多公司除中國外,另一個生產線戰略的核心,吸引了三星、韓國電子集團、日本空調集團大金(Daikin)和Techtronic等公司的投資。
許多歐洲和美國時裝品牌的服裝製造商也已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特拉華大學時裝研究助理教授Sheng Lu表示,(越南)剩下的工人或生產設施很少,「如果你現在不在越南,可能已經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