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為什麼你不懂我?」也許問題出在自己(上)

若想確認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仔細回顧自己言行」這項內省作業。(Shutterstock)
若想確認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仔細回顧自己言行」這項內省作業。(Shutterstock)

文/午堂登紀雄
為了讓對方理解自己,你做過什麼具體努力了嗎?又究竟做了多少努力呢?

我認為,各自具備獨處力的夫妻,婚姻生活更會美滿幸福。因為唯有了解一個人獨處時的美好,才會懂得如何珍惜與他人共度的時光。

這跟你們對彼此的理解、關懷、包容有關,在這種狀況下,你和對方都能互相保留下最舒適的距離感。

價值觀與自己不同也無妨;生活方式和自己不一樣也沒有關係——正因為你能夠這樣想,所以不會只顧慮自己、過於靠近對方的空間——但是,同時也不會太過疏遠。

如果干涉別人,自己也會被干涉。當你願意認同或包容別人的價值觀,就不會輕易干涉、侵犯他人的私領域。

正是因為你同樣重視自己的私人時間、私人空間,所以也能夠顧慮到對方的隱私,這是只有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才能夠達到的境界。

彼此保有「私人空間」,相處最愉快

獨處力不足的人,對自己與他人間的距離感相對遲鈍,往往比較不懂得包容別人。由於他們不明白獨處是豐富自我心靈的時光,別人也會有想要獨自一人的時刻,總是單憑自己的價值觀就擅自闖入對方的私人空間。

會因為對方「已讀不回」而生氣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這種人無法體諒或想像對方也有自己的事情,有時只是因為忙碌而無法及時回覆。常為了這種事情生氣,對方一定也會覺得不愉快,認為生氣者「真是麻煩」吧。

會做這種事的人,往往都無法多元地思考、去認同「自己是自己,而對方是對方」,因此會想要求戀人或配偶在各方面配合自己,以尋求兩人在心理層面的一體感。

當對方的言行沒有依照自己的想法時,這種人就會心裡不快,埋怨「明明是夫妻/親子/戀人,你卻根本就不懂我」。

「為什麼你不幫我」、「為何都不懂我的想法」——老是這樣想的人,個性十分傲慢,總認為對方有必要察覺到自己的感受。不過老實說,別人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懷抱著這種心態,恐怕只會徒增口角吧。

正確的情緒表達,有助解決問題

有不少人都認為,在建立家庭之後會變得不自由。我倒是覺得在結婚後,我想獨處時便可以自由獨處;和妻子都想共處時,我們就會聚在一起——生活型態的選項反而增加了。

我和妻子都有各自的工作,興趣也不相同,平常總會各做各的事情、互不打擾。雖說如此,由於還是有需要共同完成的工作,我們經常也會一起討論。即便早已經分配好各自負責的家務事,不過有些事情——例如與孩子有關的事,還是會共享資訊、相互協助。

當一方忙於工作,或是感冒臥床時,另一方就會支援。就算獨自一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們總相互協助、度過難關。

晚上的居家時間,也不是全家人都得團聚在一起。有時我在看動畫,妻子在工作;我待在書房裡,妻子跟孩子吃飯。換句話說,即使結了婚,還是能夠擁有各自的世界,但同時也可以相互協助——這是單身時沒有的優點。

當然,世上有各式各樣的家庭關係,我家之所以能夠採行這個模式,也是因為我與妻子都是經營者的緣故。

我們都知道,結婚跟幸福並不能畫上等號。但是,婚後關係會否變得不幸,都是有其原因的。若想確認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仔細回顧自己言行」這項內省作業。

例如,當你心中產生「為何不懂我呢?」這樣的抱怨時,請先試著回想一下:「話說回來,為了讓對方理解自己,我做過什麼具體努力了嗎?又做了多少努力呢?」

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夠準確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比方說,你可以將說法改成:「我被這樣對待時覺得十分受傷,所以如果你換個方式,變成怎樣做,我會很開心的。」實際說說看,觀察對方的反應,再調整並應用於日後的溝通。

想知道自己的何種對應方式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就必須不斷調整自己與對方的相處方法。(下週待續)

――摘編自《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方言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