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之月 頒冰賜冰
國君在夏天賞賜冰塊給群臣,由「凌人」執行,見《周禮.天官.冢宰》記載:「凌人:掌冰政。……夏,頒冰,掌事」。「冰室」也由「凌人」管理,夏季「頒冰 」之後,秋季刷冰室、冬季藏冰於窖、春季啓冰等等,一年四季都要按部就班地準備,等到夏天來臨,冰塊才能派用。
隔絕熱源 封冰藏冰
歷代頒冰的時間都是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之月」,也稱伏夏,約當農曆六月,頒冰的對象都是朝中的官員,也分官等。《大戴禮記.夏小正》記載:「頒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那時頒冰的對象是大夫以上的官員。
晉朝陸翽《鄴中記》,記載五胡十六國時期鄴都有規模宏大的冰井台。冰井台位於鄴都北城西北隅,「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這個冰井台冰室中的冰井深度達到十五丈,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了。不僅這樣,還進一步用石墨來隔絕熱源。這樣的冰井就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真的是宏觀巨構。
唐朝由掌苑囿園池的令、丞掌管冰務,在季冬時藏冰千段,先立春三日將冰納於冰井,到了仲春啟冰,準備夏天時頒冰(《新唐書.志第三十八.百官三》)。唐朝詩人韋應物《冰賦》寫到:「深山窮谷凌人鑿,頒賜從來天下聞」、「睹頒冰之適至,喜煩暑之暫清」。反映了唐朝宮中在暑熱中頒冰的行事,這些冰都是在隆冬時從深山窮谷鑿來封藏的。
宋代宮中也頒冰。孔平仲的《初伏夜坐》詩提到「初伏」日宮中頒冰,「苦渴須漿解,微涼以扇求。頒冰是今日,堆玉想神州。」宋代頒冰也是論官職分賜的,梅堯臣詩中提到「頒冰論官職」、「官高職重冰則多」(《次韻和永叔石枕與笛竹簟》)。
乘涼賞荷 吃冰消暑
北宋民間吃冰已經很普及,詩人李至說用頒冰來煮茶滋味更好:「茶煮頒冰味更長」。《東京夢華錄》記載「冰雪」在當時已經是巷陌雜賣的甜點,那時舊宋門外兩家冰雪店最有名,吃冰雪都用銀器,是相當高檔的時尚餐飲。北宋京都人最重「三伏之月」,往往在風亭水榭,峻宇高樓,乘涼賞新荷,兼吃冰盤消暑,冰盤來自大雪櫃,「雪檻冰盤」是飲食的時尚。
到了明代在立夏日啟冰,《帝京景物略》記載:「十二月八日,先期鑿冰方尺,至日納冰窖中,鑒深二丈,冰以入則固之,封如阜。」冬至日時把鑿成一尺見方的冰塊收藏入二丈深的冰窖中,入了夏天啟冰,賜給文武大臣。
清朝賜冰在三伏期間,初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由工部負責頒冰票給各衙門,以冰票自行領取,見《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京師民間,初伏以後,就有「寒賤之子擔冰吆賣,曰冰胡兒。」那時,挑著冰擔沿街叫賣冰棒,相當受到喜愛。
從周代開始一直到清代,歷代朝中都有頒冰、賜冰的作法,而且頒冰的時間都是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之月」。到了宋代以後,入伏之後民間享用冰盤、冰點成了一種消暑的流行風尚。中華文化善用大自然資源之智慧、利用厚生的科技,從古人用冰消暑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