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7日邀請科技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進行「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專題報告。為精進科學教育發展,教育部規劃於108年至111年,每年在中小學科學教育投入新台幣2.2億元,同時結合新興科技,編纂人工智慧教材和課程模組。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報告時指出,為精進科學教育發展與提升科學教育品質,教育部已研訂「中小學科學教育中程計畫」,規劃108年至111年,每年投入新台幣2億2260萬元,從專業師資、精進教學、永續課程和優質人才等面向精進科學教育。
為照顧弱勢多元族群和提升中低成就學生的數理能力,科技部也推出科學教育培龍計畫,補助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在校實地實驗教學,投注資源進入偏鄉國中小,研發多元適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組,培育數理種子教師,並逐年擴展實驗學校。
另外,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國中階段更增設科技領域,劉孟奇表示,教育部也規劃結合新興科技,編纂人工智慧(AI)教材、教案和課程模組,讓國中小學生學習新興科技,預計民國109年1月底完成規劃。
立委柯志恩質詢時表示,科學教育很重要,但108年科學教育相關預算卻比107年減少,且多數經費放在國際奧林匹亞等競賽獎勵,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申請件數也呈現城鄉差距,以104至108年為例,北區平均申請件數逾8成,最後變成資源只放在金字塔頂端。
劉孟奇回應,關於資源分配問題,教育部之後在預算編列時會再檢討,目前科學教育的推動會以新課綱為主。
@font-face {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Cambria Math"; }@font-face {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Calibri;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Calibri; }.MsoChpDefault { font-family: Calibri; }div.WordSection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