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基督教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鄭筱儒心理師指出,面對這樣的不可預測的意外事件,不管是直接協助、目擊或是大量暴露在相關媒體訊息下的民眾都可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壓力反應。
自我評估壓力反應
常見的壓力反應除了情緒層面的焦慮、緊張、恐懼程度提高之外,也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及判斷能力變得較緩慢,睡得較少、做惡夢、食慾減低等症狀,此外,當陌生人靠近或接觸時或許會變得較為警戒、多疑,當這些反應僅是短暫地、輕微地出現時,尚無需太過憂慮。
民眾可自行評估上述壓力反應是否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干擾,但需要留意的是,每個人對這些事件產生的壓力反應強度並不相同,不須與他人比較。
若發現這個事件所引發的反應,已經超過可以負荷的程度,或者是在事件發生後的壓力反應,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請尋求專業的心理相關資源來協助,讓自己的狀態恢復平衡。
安定自己的三個方法
鄭筱儒表示,面對現階段可能引起的心理紛擾,民眾也可以主動採取安定自己的策略:
一、減少接觸相關的媒體訊息:
暴露在過量的災難訊息下,容易使我們的身心進入到備戰狀態,不論是負面情緒或是焦躁的生理反應,都能更強烈。
二、安排讓自己能夠恢復平靜的活動:
包括隨時留意並調整自己的呼吸速度、運動、從事有興趣的活動等,在這段時間也盡可能讓自己有適度的休息及維持穩定作息。
三、提升自己的效能:
在目前的一場混亂中,知道自己能夠掌握什麼、感覺到自己價值更顯得重要,因此每天為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小決定,也有助於增加自己的控制感。
四、維繫關係:
參與社交活動,也可以主動的關心身邊的人,特別是若你身邊有時常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者、在類似地點的工作人員,在這段時間或許他們的心理衝擊和不安感會較為強烈。
在每次社會的重大案件之後,我們時常因著自己的焦慮不安、憤怒使然,檢討在案發時的哪個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等。
在集體氛圍的加乘下,這些舉動更容易激起負面情緒、也容易做出失了理性的判斷,更何況每個社會問題是層層堆疊而起,我們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洞悉、用簡化的方式去理解。
因此減少臆測動機、停止指責及歸咎責任,也是安定自己及社會氛圍時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