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表態不續留立院的立法院前院長、國民黨立委王金平25日進行最後一次總質詢,為自己44年的立院生涯畫下句點。他強調,立法院是培育政治菁英的搖籃,也民主發展的指南針,堅持國會自主、自治、自律,就能保住中華民國是真正的民主憲政體制的國家。
王金平25日赴立法院做進行最後一次施政總質詢,同時發表告別國會演說,他的三位子女也到場聆聽。在王金平完成最後總質詢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特別獻上花束,全體人員也為王金平起立鼓掌。
王金平告別國會演說中,除了分享自己多年來的國會經驗外,他認爲自己44年的立法院生涯是他的最珍貴的人生資產,但在中華民國的發展只是滄海一粟,但能奉獻此生精華歲月在此,已無遺憾,「雖有不捨,但這就是人生」。
王金平說,國會文化最重要的,不是多數領導,而是衝突、妥協、協商、包容,縱然有足夠多數,也要傾聽包容尊重少數,這樣的文化很難建立,卻很容易毀滅。
他說,2008年時,國民黨在國會有絕對多數,自己雖是國民黨籍議長,但深刻明白建立「尊重、包容接納」的國會運作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在「朝野協商」、「不動用警察權」、「處理太陽花事件」三件事上,受到部分藍軍支持者的苛責。
他表示,協商制度非常重要,不能一味要求表決,雖然外界不斷批判是密室、黑箱,但沒有協商就不會有具效率的結果,只有杯葛表決的衝撞、沒有妥協共識的空間,少數的意見不受尊重、再好的意見也被犧牲,所以協商制度不能輕言放棄。
王金平認為,不能輕易動用警察權更是黃金原則,若國會可鬧到主席台前站一排警察,或警察把立委抬出去,甚至是立委與警察衝撞,主席在台上宣布議決,這樣的畫面絕對是民主憲政的鬧劇。
他說,自己不是引發太陽花學運的人,但卻是解決學運問題的人,不論世人如何評價,不流血的和平落幕,讓他無愧於心,也無憾於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