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面臨的健康問題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蘇一宇說,早產兒由於許多器官尚未成熟,會面臨諸多健康問題,其中以腦部傷害、呼吸狀況與視力影響最需要被關注。在28週前出生的早產兒有30~40%會出現併發症,造成長期的發展問題,例如:腦性麻痺、腦室內出血,必須透過復健恢復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胎兒的視網膜會在35~36週左右發育完成,但早產兒因為被迫從胎兒循環轉換成嬰兒循環,在高濃度氧氣刺激下,眼球血管生長活躍,產生拉力,若未及時處置,嚴重將致視網膜剝離受損。
此外,在胎兒時期連接肺動脈與主動脈的肺動脈導管,在足月孩子出生後會關閉,但早產兒經常無法自行關閉,進而造成血液灌注肺動脈,導致呼吸問題、肺出血,甚至心臟衰竭等緊急狀況。
早產兒的照護重點
蘇一宇表示,早產兒的照護重點是「走在疾病前」,醫師除了針對症狀給予治療外,更要預期孩子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早追蹤與預防。以樂樂、翔翔為例,出生後陸續出現呼吸窘迫、肺出血、早產兒呼吸中止症候群,醫療團隊除了依狀況緊急插管之外,也陸續給予表面張力素、腎上腺素、咖啡因等藥物,並使用呼吸器穩定呼吸,度過危險期。之後,醫療團隊按時追蹤孩子身體情況,腦部超音波與視網膜檢查皆無異常病變,並且透過母乳哺餵輔以母乳添加劑補充維他命D、鐵劑等營養素。出院之後定期施打預防針預防感染,持續追蹤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才能及早安排復健治療。
早產兒容易面臨的風險
蘇一宇提出,高齡產婦、懷胎年齡過輕、子宮頸閉鎖不全、發紺性心臟病、腎臟疾病、感染、抽菸、飲酒、胎兒先天異常等,都可能是造成早產的原因。另外,有一些家長為了選擇良辰吉時,或是因其他因素提前安排在36~37週剖腹生產,而醫療準則也說明滿37週的胎兒就是足月兒,但家長選擇的時間不一定是孩子準備好的時間。根據研究顯示,未滿39週出生的孩子容易因呼吸問題、感染問題而住院,或是增加敗血症的機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行為問題的機會也較一般孩童高。
為此,蘇一宇提醒家長,若有早產風險或出現早產徵兆,務必儘早轉往有早產兒照護團隊的大型醫院,讓孩子健康出生,平安長大。此外,早產兒的風險雖然較足月兒高,但現今新生兒科的醫療技術已較過往先進、成熟,只要了解孩子、悉心照顧,早產兒一樣也能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