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讀者投書:省思中美貿易戰的政治文化

文/梁右典(大學教師)
地球村時代,全球經濟與每個人相關,更不用說最近常見的中美貿易戰。套句流行用語來說,就是「非常有感」。因此,政治人物口號──「打破窮世代」、「突破悶經濟」,能否落實是另一回事,但抓住目前社會困境,確是切合時代脈動。然而,中美貿易戰下的政治文化,似乎較少受到關注。

乍看之下,經濟問題與政治毫不相關;但讓「經濟回歸經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說法。因而,理財不能只留意「K線」、「升貶」、「漲跌」等等數據變化,還必須考量背後的種種政治角力。「中美貿易戰」早已開打,中國雖然崛起,但可用籌碼都有待評估;這更是一場政治文化的競賽。

以電影主題為例,《一袋彈珠》、《辛德勒的名單》、《安妮日記》所彰顯的意涵,都在現代有日益復活的跡象。即使是以民主國家自豪的美國,在貿易戰的世界,維持唯我獨尊的心態絲毫未減,也隱隱然掀起一波波的政治變化。美國因而更像美國本身。這是經濟影響政治的實例,而中國發展情況則是恰恰相反,那是政治影響經濟,此為世人所熟悉的運作模式。而台灣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的選擇,也有學者指出暫時不須表態,其實相對有利生存,也有其一定道理。只是表態之前,也必須審慎衡量自身定位與角色,以及中長期的應對之道,方為上策。

去年「美國之音」曾就中美貿易戰,提出文明衝突、意識形態、政權本質、種族因素,並徵引幾位專家意見,說明兩大強權競爭根源,很值得省思。這已是美國原本將中國視為檯面下的暗中較勁,明白放至談判桌前,後續採取更為激烈的關稅報復。如此看來,美國對中國從原本較為溫和柔軟的政策,會不會加強力道、轉向較為強勢的手段,在貿易(大)戰掀起世界巨浪,在川普與習近平任內,將不難想像。這是因為兩國的政治文化,其實都有導向極權發展的趨勢,只是或明或暗。因此,切斷全球貿易的頸動脈,只是目前中國表現得較為積極,然而美國也表現得不再隱晦,其實不遑多讓。

兩國的政治文化,在此竟然出現高度雷同,不能不令人感到訝異。原本的兩大文明、兩大意識型態,簡言之,政府運作層面上,兩大政治文化都將失去本質性、歷史性、思辨性的討論,公共空間日益淡薄,才會出現赤裸裸的經濟制裁。這讓我們省思的一點是:原本我們高舉的政治文化,是否扮演關鍵角色,才會影響一連串政策的發布與執行?恐怕大國心態才是主要重點。

然而,這場貿易戰要打多久?由於中美籌碼不同,就中國而言希望速戰速決,對美國來說,拉長戰線,反而顯得較為有利。至於民眾投資策略又當如何?須在這場「貿易戰」中持續關注,未來十年仍有可能受其影響。投資是一種戰略,生存更是一種智慧,端看我們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除了密切關注,更該小心面對,考慮背後蘊藏的政治文化及其可能限度。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