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外交官、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現任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的司徒文(William
Stanton),亦曾被派駐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近日他接受英文《大紀元時報》資深記者楊傑凱(Jan
Jekielek)《思想領袖》節目專訪,他以豐富的中國外交經驗,分享自己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國際外交的觀點。
美國低估臺灣民主發展
司徒文對於臺灣成功防疫的佳績,並不感到驚訝,因為臺灣一開始就採取嚴謹的防範措施,民眾相信政府的透明度與誠實,成為民主防疫的典範。而無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困境,反而增加了臺灣人的骨氣,積極參與全球醫療衛生的研究領域,例如陽明大學曾與位於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合作關係。
司徒文認為,數十年來美國完全低估了臺灣的發展,40多年來,臺灣會成為一個民主繁榮、欣欣向榮的國家,擁有高科技半導體技術,臺灣曾是第四或第五美國專利擁有國,直到中國開始申請美國專利,現在臺灣還是第六名。臺灣還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系統、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友善。
中共種族歧視 卻無自覺
司徒文認為,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故意忽略臺灣,並指控臺灣種族歧視的行為非常不當。1980年代後期,司徒文曾在北京遇到劉曉明(現任中共駐倫敦大使),劉曉明在英文版的《中國日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指責美國種族歧視。
司徒文告訴劉曉明:「你知道美國承認有種族問題,但已經在試圖解決。但是你好像還沒意識到,中國也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司徒文在中國居住的6年中,發現非洲學生被侮辱霸凌,中國才是種族歧視問題嚴重的國家,包括新疆與西藏問題等,但顯然中共政府毫無自覺。
在擔任聯合國政治事務主任兩年中,司徒文代表美國國務院在聯合國安理會處理外交事務,以與美國政府內部政策達成共識。但讓他備感震驚的是,發展中國家極度依賴中共的資助,更傾向支持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國家。特別在聯合國大會上,買票和兜售影響力的事情層出不窮。
美「對中國政策」的三個錯誤
對於目前形成的美中「新冷戰」局勢,司徒文分析,美國的「對中國政策」失敗,起源於三個錯誤。
首先,歷史脈絡可追溯於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與當時操盤的國安顧問季辛吉。當時的論調是基於地緣戰略政策:「美國真正的問題在於蘇聯的威脅。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讓中國與蘇聯分開。」但此構想卻在1989年破滅,隨著柏林牆的倒塌,還有1991年蘇聯的解體,該時期也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導致中國的鄧小平採取更強硬的鎮壓態度。
第二個錯誤是,美國相信如果與中共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就能在國際戰略、區域問題上取得進展。例如前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時,試圖強化美中兩國的關係開展合作。但當時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歐巴馬此行並未取得任何具體合作成果,只在繁文縟節的公文上達成一些籠統的協議。
第三個錯誤是,美國誤認為對中國更開放、更加富裕,中國就會往民主的方向邁進。但美國給了中國最惠國待遇、讓中國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結果毫無作用。當美國各大投資銀行家、高科技公司、醫療公司等為了降低成本,將至關重要的醫療供應鏈都搬到中國,他們當然同意贊成給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但讓中國民主化的構想從來沒有成真。
事實上從2012年,習近平成為中共黨中央主席後,身為馬克思主義者,他迅速的擴張了手中的權力。另一方面,美國民眾和美國的菁英,以及政治領袖越來越懷疑中共政權。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對宗教團體的迫害、鎮壓中國少數民族,還有對待自己的鄰居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採用更激進的政策,簡而言之就是在霸凌其他國家。
司徒文表示,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菁英群體、那些富豪們都移民到其他國家,將孩子送到美國或歐洲留學,並在西方購置房地產,似乎都在為自己留後路,上海的胡潤富豪榜還有相關專題研究。
美國真正利益 在於維護盟友團結
就司徒文的觀察,目前川普政府內,各派獻策的人士都有。司徒文非常欣賞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中國專家博明,也很欽佩國務卿蓬佩奧,但華府仍有其他不同意見的人士,所以仍必須觀察美國的政策未來走向。
司徒文認為,中國自2005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其實已經違反了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企圖以武力來解決臺灣問題。三個聯合公報的前提是中國必須尊重臺灣人民的權利和人權,所有分歧的解決方案必須是和平的,所以美國已握有更多的籌碼。
司徒文分析,目前世界上尊重法治和人權的民主國家,若對任何一員面臨的威脅視而不見,就會削弱大家維護共同價值觀的努力。基本上,美國與中共從來沒有共同利益,舉例來說,即使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共仍會繼續提供北韓、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國核武和飛彈的材料。有的美國人與中國有共同利益,那僅只是在中國經商賺錢而已。
維護盟友之間的團結才是與美國的共同利益,以戰略觀點而言,中共無疑想把美國趕出亞洲、趕出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美軍基地,若中共拿下臺灣,就會進而霸凌其他亞洲國家。因此,美國應與自由民主的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維護共同的價值觀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