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陸「雙11」成交量 被爆灌水

有分析指出,中國「雙11」亮麗成交數字背後的奧祕就在於「按需統計」;例如阿里巴巴就把線下商業相關的成交量都算入。示意圖。(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有分析指出,中國「雙11」亮麗成交數字背後的奧祕就在於「按需統計」;例如阿里巴巴就把線下商業相關的成交量都算入。示意圖。(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國「雙11」購物節剛剛過去,令人驚歎的亮麗成交數字馬上就被有心人挖出內幕,除了配合中共政府要求的暴增之外,各種統計內情也浮出水面。「脫水」之後,真實成交數字或許並不亮眼。

據天貓公布的數據,今年「雙11」,天貓最終總交易額(GMV)為4,982億元(人民幣,下同),京東則是2,715億元,兩家的數字都創下近年來最高增速,阿里巴巴和去年比較增加約86%,京東的增速則為33%。

中共央行數據還稱,11日當天,網聯、銀聯共處理網路支付業務22.43億筆、金額1.77兆元,同比分別增長26.08%、19.60%;合計最高並發量每秒10.9萬筆,同比增長26.19%,創歷史新高。

從數據表面來看,電商增速形勢一片大好:搜狐財經公眾號「品玩」撰文稱,細看之下,如果和今年6.18的數據相比,京東「雙11」的戰報勉強超過了6.18,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則比6.18少了整整2千億元。  

此外有個詭異的地方是,中共官方數據稱,中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回升至4.9%;而體現內需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三季度則同比下降7.2%,還未恢復至中共病毒疫情前水準。眾多民眾開始質疑電商「雙11」的數據;也有網民質疑中共央行的數據:「22億筆,共1.77兆元,一單800(元)?」

天文成交數據 背後或有「按需統計」

中國問題專家陸天明此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就明確表示,中共的數據都有很大水份,大量造假,不可相信。

「品玩」的文章分析,「雙11」亮麗成交數字背後的奧祕就在於「按需統計」。
總交易額(GMV)的字面含義是在某段時間裡總共成交的金額,但與營收和利潤不同,GMV並非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AAP)要求的經審計的標準化數字,因此電商平臺可以按需選擇計算口徑。

「品玩」提到,從範圍上看,阿里巴巴今年的GMV統計口徑是中國零售平臺和完成數位化改造的線下商業業務。中國零售平臺,包括天貓、淘寶、淘寶特價版等,他們銷售的類目從衣食住行到房子、汽車、醫藥等;「完成數字化改造的線下商業業務」就相當寬泛了,「阿里巴巴」經濟體裡跟線下商業相關的,如新零售業務的「銀泰」等都包含其中。而「國美」這樣線上、線下並重的電商平臺,連家政服務等服務類項目的銷售都計入GMV數字裡。

京東的統計口徑同樣很寬,從汽車、拍賣、文旅、房產、鮮花園藝、本地生活(包括旅行攝影訂單),甚至預訂羽毛球場館都包括。此外,京東零售將金融、製造業等的企業採購也包含在內;京東健康的網路醫院業務也被計算在內;另外,線下成交也計算在內,比如京東電器門市。

還有分析認為,從統計時間段來看,今年「雙11」的成交額也是有「內情」的。今年的「雙11」拉長了預售期,可從11月1日開始支付定金,在11月11日支付尾款。而且還將11月1日到3日設為另一個促銷期,與「雙11」當天的優惠力度相同。可以說是整整統計了11天的銷售。

計算方式極為誇張 退貨金額也包括

「品玩」認為,最終製造出天文數字的是計算方式。在財報中,阿里巴巴對於GMV的定義是「所有已確認的訂單」——包括了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和退貨訂單金額;京東對GMV的定義則是京東集團線上自營業務和第三方平臺所有產品和服務訂單的全部訂單金額,無論該商品是否完成銷售、投遞或者被退回。

「雙11」活動當天,阿里巴巴的「已付款未發貨」訂單不支持申請退款。有業內人士分析,「雙11」的退貨率在平時的3倍左右,高達30%,衣服鞋帽區比率或更高。而且付給快遞公司的運費以及大額物品的交易,也會統一計入GMV。京東一度強調自己的GMV比阿里巴巴更嚴謹,但它的計算方式也經過多次調整。

真實成交額或低於1,300億人民幣

對比天貓公布的交易數據,有網民開始對其「脫水」分析:11天總共付款4,982億,減去前10天+開場半個小時的3,723億才1,259億,即使前半個小時是1千億(參考2019年,前一個小時1千億),今年的「雙11」真實的成交額才2,259億。

而這一數據還不包括刷單、空包、直播造假等假交易金額,而假交易充交易量的金額也相當驚人。

據《深網》報導,一位全程參與一場直播的工作人員透露,聲稱有311萬觀眾的直播過程,全程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的觀眾,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用刷量機器刷出來的。

《深網》表示,直播由平臺發起,承接的主辦方把直播效果維護交給某傳媒公司,傳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氣和互動等需求,外判給一家刷單機構。這只是直播帶貨刷量亂象的一個縮影。「直播銷售不過億,不好意思發戰績」的背後,潛藏著巨大的行業泡沫和層層虛假數據。

《深網》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刷量的現象覆蓋了「抖音、快手、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平臺」,直播觀看人數、評論互動、甚至直播銷量都可以刷假。

據《深網》了解,從直播帶貨刷量的黑色產業鏈來看,數據造假幾乎遍布每一個環節。平臺對刷量行為也是持默許態度。因為只要有刷粉的,平臺整體數據就會好看。

有財經評論人認為,保守估計,按照30%退貨率(「雙11」退貨率是平時3倍)及15%(實際或更高)的刷單假成交金額,實際「雙11」成交金額能有1,300億元人民幣就已經不錯了。

「雙11」銷售金額造假十年54.5% 受訪網民認為數據灌水

2019年的一則報導顯示,在大家都刷單造假的電商環境中,眾多商家紛紛主動或被動地下水,刷單成了心照不宣的祕密。多家商戶受訪時直言,「別人幾乎都在刷單,你不刷單?不刷單就得等死。」

而電商刷單還造就了一個畸形的刷單產業鏈。位於產業鏈「上游」的是刷單平臺,媒體暗訪得到的數字已突破2,800家,頂級平臺擁有多達60萬名刷手,滾雪球般形成一個強大的刷單工廠,可以輕易地刷出上億的成交金額。

2018年,網路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曾發布「監測報告」顯示, 針對大陸各大電商平臺「雙11」銷售數據連年創新高,54.5%的受訪網民認為數據灌水嚴重。其中,認為混雜刷單、退單等金額導致數據灌水的有29.2%;認為平臺數據誇大的則有25.3%。

微博V認證用戶尹立慶2019年4月發布的〈關於淘寶2009年—2018年歷年「雙11」銷售額數據造假的消息〉報告顯示,根據阿里歷年銷售額繪製的曲線十分漂亮,利用二次多項式和三次多項式對淘寶十年「雙11」銷售額數據進行擬合後,擬合度均超過99.94%。

報告說,銷售額與年份的增長趨勢彷彿按照預期設定的線性公式發展,屬於小概率事件,在實際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此推斷淘寶銷售額數據存在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