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灣基進臺北黨部執行祕書詹明易4日表示,對臺灣來說,加入RCEP不是那麼急迫,幫助也不大,但卻可能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因為能不能加入RCEP是由中國主導,如果為了加入RCEP而必須犧牲主權,甚至變成中國的一省,代價實在太過高昂。
針對前總統馬英九等人主張一定要加入RCEP,詹明易認為,這種觀念不夠有國際觀,也突顯馬政府對臺灣的經濟結構不夠了解。臺灣是世界的臺灣,產品一直以來都賣到全世界,經濟也跟全世界綁在一起。雖然馬英九時代對中國的依賴不斷加深,但美國與中國貿易戰開打以來,趨勢已不可逆轉。
「如果我們現在還選擇靠向中國,等於找死而已,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放棄美國的市場。」詹明易以科技產業為例,科技產業雖然過去的產業鏈部分在中國,可是最終市場是歐美市場,也就是科技產品最後都要賣到歐美等地,臺灣如果脫離歐美市場,不僅沒有任何利潤可言,更是死路一條。
詹明易分析臺灣的經濟結構指出,臺灣的經濟火車頭是科技業,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因為WTO的「資訊科技協定」(ITA),臺灣出口至RCEP成員的產品,科技產品占七成以上全部免稅,剩下三成需要繳稅的產品多屬傳統產業(機械、紡織等)。
傳統產業分為高端與低端,詹明易說,高端傳產業已經跟科技業結合在一起,是科技產業鏈其中一環,可能被列為製造業,也可能被列為科技業,屬跨領域產業出口沒問題。至於低端傳產業,應該把生產鏈移到東南亞RECP成員國,就可以享有免關稅出口。政府也一直進行輔導產業移轉到東南亞。
詹明易指出,馬英九執政8年的政策與國民黨現在的主張滿一致,就是希望把臺灣的經濟綁進中國,讓臺灣永遠不可能獨立,因為經濟不獨立,憲制上就很難獨立,「我覺得這就是他們的企圖。」
對於臺灣出口超過四成到大陸、香港,對大陸市場依存度偏高,詹明易說,如果仔細看這四成,其實就是過去臺商到中國設廠,這件事情也好解決,在中美貿易戰大架構下,大家會漸漸把產業鏈移到東南亞、印度等地,像印度退出RCEP,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印度現在儼然是潛在的最大世界工廠,根本不需要加入R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