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無預警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台灣基進新聞部主任張博洋昨(3)日指出,最近中國封殺臺灣的鳳梨外銷訂單,政治動作之外,不難發現這是繼金線蓮、樟芝、聖誕紅、石斑之後,中共下一波的養、套、殺策略,且是報復性「收網」。
張博洋臉書發文表示,鳳梨事件若在商言商,中國過去進口臺灣鳳梨,但突然不需要進口了,除了政治考量,還有另一個更殘酷的原因,「中國自己可以種了,何需跟你進口?」
張博洋說,2005年國共論壇後,中國將臺灣鳳梨進口關稅降為零%,開啟臺灣外銷市場集中在中國的契機。臺灣是海島,與其他國家貿易,本來是中性商業行為,但如果跟一個會偷技術的國家往來,且這國家「願意讓它的占比高到你外銷額度的九成」,就會是嚴重問題。
中國門戶大開讓臺灣鳳梨等農產品銷往中國,張博洋認為,目的是要轉移、偷取臺灣的技術,且要讓臺灣的貿易依賴、壟斷中國市場,但最終中國隨時可以「收網」,讓農業議題變成可操作的政治議題,讓臺灣的國家民心動搖。
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鳳梨價格崩盤,時任嘉義縣長張花冠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中國不斷把臺灣金鑽鳳梨種子引進海南島栽種,早已學會臺灣金鑽鳳梨的栽種技術,已經不需要臺灣的鳳梨和香蕉,當然會出現產量過剩問題。
中國偷竊水果種植技術,且試圖取代臺灣進口,張博洋說,不只政府知道,連農民都知道。當中國「養」、「套」的時候,正是馬英九執政時期,且期間還出現2012年南海爭議,菲律賓出口到中國的鳳梨被轉單到臺灣的事件。
張博洋批,菲律賓就是中國政治打壓的前車之鑑,但短視的人還是將大把訂單放給中國。馬英九甚至大力鼓勵兩岸交流,認為惠臺措施是釋放善意,「以善意之名替臺灣農民鋪下了通往地獄的道路」。
鳳梨再次遇到中國打壓,張博洋說,大家多吃鳳梨,短期內自然對鳳梨農友有幫助,但其他如番茄、香蕉、番石榴等水果銷售,勢必遭到排擠、滯銷,價格下跌導致虧損,救鳳梨農卻傷害其他水果農,得不償失。
張博洋認為,總統蔡英文指示農委會「不只鳳梨,要盤點所有水果」是正確的一步。適量適產,阻止農民一窩蜂種植某個「聽說在中國很好賣」的農產品,才是根本之道。同時,也應強化農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精緻化鎖定更高端市場,在加工部分讓產品加值,農民才能獲得更多回饋。
「栽種,最怕一窩蜂,救援,也最怕一頭熱。」張博洋說,農產品被中國惡意打擊不是第一次,生產過剩也不是第一次。沒人可以預測,下一個被中共「報復性收網」的是哪個農產品,因為真的很難盤點,馬英九到底鼓勵了多少農民過去中國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