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施「土遁」 把船埋土中
《白醉瑣言》記載: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初年,流冠猖獗。有太監部綱進京,一老翁想搭舟前往。左右的人都不同意,太監同情他就同意了。老翁溫文儒雅且善談,太監非常高興,多次招老翁喝茶聊天。
渡船到了彼岸,有人報告說,賊寇馬上就要到了,船上的人一聽,有的逃跑,有的哭泣。這位老翁勸大家不要恐慌,他讓舟中炒麵若干,可夠三四人數日食用,請太監遣散衆多僕人,只留兩人侍候即可。以麵和水當作糧食,禁止嬉笑。老翁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袋,他從布袋裡挑出一些東西放在船的首尾,並安撫太監高枕無憂慮,但太監還是有些擔心。
第二天,一羣盜賊騎馬而來。四處查看說:「昨有龍衣船,在此處停泊,今天爲何不見了?」後來一人牽頭馬兒到河邊飲水,險些失足踏在船頭,幾乎跌入水中,就離開了。等到賊退去,大家陸陸續續返回,看到煙水茫茫,想必人已被賊害死了,很多人在河邊哭泣。這時只見老翁慢慢站起,收起先前放在船首尾的東西,這時船又顯現出來了。太監十分感謝老翁,送給他很多禮物,但老翁都不要,太監只能略備薄酒以示敬意。而老翁就此上岸,舉手道別而去。太監再看船頭有黃土的痕跡,知道老翁深於土遁之術。
小偷跳不出「凳子迷陣」
德州的宋清遠先生說,他曾經去拜訪一位朋友,朋友留他住一晚,說:「今夜的月光真好,我請你去看一齣好戲。」這時只見朋友取出十幾個凳子,縱橫排放在院中,然後他點蠟燭在堂上與清遠飲酒。到二更時,他們看見一個人翻牆而進,奇怪的是他僅在眼前四面打轉,而且每碰到一條凳子,就搖晃跌撞,費了很大的勁才跨了過去。
開始他是順時鐘轉,每轉一二百個圈子才跨過一條凳子;後來就逆時針轉,又每轉一二百個圈子才能跨過一個凳子。到最後,他疲憊不堪倒在地上,這時天已快亮了。友人把他帶到堂上,訊問他的來歷。
那人磕著頭說:「我是一個小偷,入宅後只看見層層矮牆,但是越跳越多層;我窘迫不堪想退出去,也是跳不到盡頭,這樣才搞得精疲力盡,只得隨您處置了。」友人笑了笑,打發他走了。
朋友對清遠說:「昨天我就算到這個小偷要來,因此用小術戲弄了他。」清遠又問:「這是什麼法術呢?」他回答說:「是奇門術。別人學去恐怕招禍,你是個正直謹慎的人,如果願意學的話,我一定會傳授給你的。」清遠謝絕了他。朋友嘆息說:「願學的人不能傳,能傳的人不願學,這法術豈不是要滅絕了!」朋友十分失望,茫然若失地送清遠回去了。
奇術困賊
無獨有偶,清朝人呂留良(1629年~1683年)精於奇門壬遁之術,經常夜出訪友,每次都是到三更才回來,前面有一個小僮提著籠燈照亮。一次晚上訪友,笑著告訴朋友說:「今晚有不速客來。」朋友問是誰,不答。再問則回答說:「梁上君子也。」打三更回來,開門正好撞見二個不速之客躲在屋裡,他們嚇得氣喘汗流,不敢出來,害怕與疲憊使他們幾乎快死掉。
這時呂留良笑著說:「蠢蟲,何苦如此!」賊一看瞞不住了,只得出來伏地磕頭,哀呼饒命,呂留良含笑放了他們。等二人走出屋門,來到院裏,覺得不是剛才來的路,只見亂山崎嶇,愈走愈遠,這就是呂留良之前預先布下了奇門壬遁之術的緣故。
奇門遁甲之術為何有記載,卻不能成為顯學呢?老祖先認為:「師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師父」這些師父往往會選擇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才願意傳授道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徒弟,寧可失傳。如果你是一個心性高潔的人,也許會有緣遇到這些奇人異事哦!
——轉編自「希望之聲」◇
參考文獻:
〔民國〕易宗夔:《新世說》
〔清〕 褚人獲:《堅瓠祕集》卷之二
〔清〕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