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漁民把海星稱為「海底蝗蟲」,3月正是蛤蜊養殖收穫和放苗的季節,但山東青島周邊海域海星氾濫成災,海底的蛤蜊幾乎被吃光。
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海星爆發的膠州灣海域,海星密度大約為平均每平方公尺50個,受災面積約10萬畝,預計造成上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今年突然海星氾濫 官方無解決方案
當地漁民表示,海星氾濫的情況大約始於今年中國新年,當時漁民在近海海域發現大量海星,而蛤蜊已經被吃得只剩下殼,就像莊稼遭遇蝗蟲一樣。
中國媒體引述專家的解釋稱,可能是因為「海星是有運動能力的,可能會往一些食物比較豐富的養殖區裡面聚集」,或者可能因為「幼體存活率增加」。
但漁民表示,今年海星氾濫程度格外嚴重,往年膠州灣附近海域也曾發現過海星,但是數量比較少;海星氾濫成災的情況要回溯到2007年。另一位漁民說,海底海星密布,養殖戶不敢投放蛤蜊苗,但不放苗就意味來年又是「顆粒無收」,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另一名養殖戶表示,他養了260多畝的蛤蜊,去年投苗成本大概100多萬元人民幣,現在基本上是血本無歸;近幾年水產養殖產業不景氣,而且由於風險較高,保險行業「敬而遠之」,今年加上海星侵襲,所有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當地官方漁業部門3月12日稱,三天內推出治理措施;但三天後官方僅稱,「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捕撈(海星)」,並「派出專家指導當地漁民捕撈」,未說明漁民損失如何解決。
目前漁民只能自己捕撈海星,但是由於數量龐大,需要動用漁船、僱用潛水員,一個一個捕撈,成本極大、效率低下。
另外,蛤蜊的價格是海星的數倍,即使漁民銷售海星也無法彌補損失,而且海星數量過於龐大,膽固醇含量也較高,不宜過量食用;有營養師警告,海星本身含有毒素,食用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