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9/1開學 家長不能陪小一生入校

今年是史上首次家長禁止進入校園、不能陪同小一新生入校。(中央社)
今年是史上首次家長禁止進入校園、不能陪同小一新生入校。(中央社)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全國各級學校自5月19日停止到校上課,歷經105天終於告別最長「暑假」,高中以下學校將於9月1日實體開學,如何落實防疫也受各界關注。尤其這是史上首次家長禁止進入校園、不能陪同小一新生入校,對孩子、家長、學校來說,都是全新挑戰。

今年學生在疫情影響下,度過了一個最長的暑假,各級學校也搭配指揮中心和教育部指引,陸續做好防疫作業與環境清消。

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9月1日是各校開學日,家長們面對孩子上學難免會有些壓力,特別是幼稚園或是國小新生,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取消了讓家長在開學日陪同進教室,更增加了家長和孩子在開學前的焦慮,因此,張自強提出四點建議,幫助孩子降低新環境的不適應。

一、在開學日前先讓孩子熟悉環境,可以提前先去幼稚園或國小玩遊戲器具,熟悉未來的環境,以降低陌生感減少焦慮;二、父母跟孩子約定要遵守,例如說好幾點離開、幾點接回要守時,除了讓孩子清楚父母的接送時間外,更清楚自己父母會有一段時間不在身邊。

三、若有鄰居或家中手足就讀同一所學校時,可相約一起上學,降低陌生環境的影響;四、上學初期可攜帶家裡熟悉的玩偶陪伴孩子上課,可增加在學校時的安全感。

張自強說,學生進到學校後仍須配合學校的防疫措施,下課可到戶外動一動,鼓勵運動增加免疫力,並作息正常適度放鬆。

張自強也提醒,應盡可能在上學初期能提早接回孩子,同時在老師面前稱讚和鼓勵,共同協助建立老師是朋友的角色。而回家後可給予適度正向回饋及關心,表達對孩子的支持,一同度過開學的不適應期。

宿舍須安排1間獨立隔離房

為確保住宿學生與宿舍工作人員健康,教育部30日發函要求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宿舍,工作人員首次進入宿舍前,未施打第一劑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須有3日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每7天進行1次抗原快篩或PCR ;宿舍工作人員及學生進入宿舍應量體溫和戴口罩,家長和訪客以不入宿舍為原則。

教育部要求在學生入住宿舍前,學校完成住宿生造冊,宿舍應落實進出人員管制;宿舍應設置至少1間獨立隔離房間(1人1室,獨立衛浴設備為佳),學生如在宿舍有疑似感染症狀,應先安置在獨立隔離房,指派專人定時量體溫和關心學生狀況,並通知家長,盡速協助就醫。

教育部表示,如有宿舍內人員出現疑似COVID-19(中共病毒)感染症狀,應聯繫衛生局或撥打1922,依指示至指定採檢院所就醫,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學校知道有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應在24小時內通知地方主管機關,並進行教育部校安通報。

新生健檢可納PCR或快篩

大學將於9月中下旬開學,教育部30日表示,新生入學健檢可納入PCR篩檢或快篩,至於實體課人數限制等規劃,教育部表示,已規劃「110學年度大專校院校園防疫管理指引」(草案),並徵詢專家意見並報給指揮中心,預計開學前兩週通函各校。

另外,教育部也提到,大學為維護校園師生健康安全,可依《學校衛生法》規定,於新生入學健康檢查納入PCR篩檢或快篩項目,但不可作為入學資格的限制;學校如為降低學生負擔,以自籌經費補助學生快篩費用,教育部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