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研究:長者感到「孤獨」平均壽命少3至5年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2019年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同年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防疫期間人際互動減少,根據研究顯示,60歲長者感到「孤獨」平均減少3至5年壽命。專家建議,親友可鼓勵長輩接觸3C產品,教導如何視訊通話,以減緩疫情期間的孤獨感。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日本大學及其相關單位合作,針對新加坡60歲以上3,449名長者進行觀察,分別在2009、2011、2012、以及2015年透過評估量表瞭解長者的健康狀態,結果顯示,在60、70及80歲時,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者」的總預期、健康預期和活躍預期壽命較短。

研究中也進一步分析,60歲老人中,認為自己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比起從不感到孤獨的同齡者平均少活3至5年;在70和80歲的老人中,感到孤獨者比沒有感到孤獨者分別少了3至4年,及2至3年的壽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疫情期間,使年長者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建議親友可鼓勵長輩接觸3C產品,教導如何透過手機、平板進行視訊,同時可和長輩約定視訊通話、拜訪的時間,若觀察到周遭家人或長輩茶不思飯不想,已有憂鬱、失智症狀,建議應陪伴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孤獨」是個人內在感受,身邊沒人陪伴不一定會感到孤獨,而是在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感、友誼時,實際與預期存在落差,就可能產生孤獨感,孤獨感也與憂鬱、焦慮等身心症狀有關,面對孤獨長輩,可先了解其感到孤獨原因為何後,對症下藥。

賴德仁說,在面對感到孤獨的長者時,照顧者更要先照顧好自己,可多善用長照、喘息服務,並建立適時紓壓的習慣,另外建議,即將邁入中年的民眾,應提前建立自身社會支持網絡,像是參與社區鄰里活動、志工服務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也有助於預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