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1621開台四百年,雲林縣政府特別舉辦為期近兩個月的「1621開台四百年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展,展前特別邀請對臺灣史夙有研究的名作家楊渡,18日下午14時在雲林縣政府大禮堂,開辦「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文化講堂,透過臺灣「航海王」的足跡,從頭細數雲林從過去到現在與世界的連結。
楊渡出身雜誌主編、記者,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現為自由作家。曾獲時報文學獎,並出版多本文學著作,包括2018年《有溫度的臺灣史》,為首度以臺灣民眾史之理念所書寫的臺灣史; 2019年《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將臺灣史與16世紀航海大歷史結合,透過顏思齊的生命,挖掘出更深度的故事;2021年《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再一次透過島嶼視角出發,以東亞為主體,重新看待大航海時代書寫台灣起始之作。
縣長張麗善以「引領人」的角色,透過對雲林的熟悉度與發展,闡述自身觀點外,透過提問顏思齊與臺灣發展的關係,連結雲林在臺灣歷史中的重要性。
張麗善表示,1621開台四百年,從故事的起源,探究雲林的存在與歷史定位。臺灣要走出去,就不只是將故事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與世界連接在一起。這次雲林要用最在地化的國際視野,說出自己的聲音,「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策展邀請所有關心臺灣、關心雲林的朋友10月29日到12月26日,一起來北港糖廠、顏思齊故事館與北港水林滯洪池認識自己土地的故事。
楊渡於講堂分享開台400年,顏思齊所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時代,大航海時代,他將世界的知識、還有世界的各種植物、貿易引進來,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臺灣曾經深深與東亞大歷史結合。因此我們從雲林出發,回溯這段歷史,不僅看到世界,也看到在地。今日就跟著顏思齊的眼光,看看他所身處的時代,思考未來我們如何走向更遼闊廣大的世界,那也正是紀念顏思齊很重要的意義。
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臺灣人要認識自己的歷史,雲林人更需瞭解自己這塊土地。為了紀念1621開台四百年,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希望透過虛實整合的故事策展,以大航海時代為故事舞台,描述開台王顏思齊的海洋冒險故事。10/29-12/26在北港糖廠1號倉庫、水林顏寮厝-顏思齊故事館、北港164滯洪池三地開展;11月也將舉行顏思齊音樂劇演出,透過戲劇與音樂,呈現顏思齊的故事。「1621開台四百年-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系列活動,不僅希望更多人認識開台王顏思齊,也希望更多人認識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