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高峰會」於週二(10月26日)登場,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致詞時表示,臺灣離岸風電推動已見成效,至今已完成2座風場並建立本土供應鏈量能,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也將於明年上路,預估至2035年,離岸風電年發電量將達773億度,累積帶動新臺幣3.2兆元投資。
本場高峰會由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與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共同舉辦,聚焦臺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15GW區塊開發政策、亞太區域供應鏈合作、港口發展、以風電產製綠色氫能等。
沈榮津致詞時指出,離岸風電是能源重要轉型政策之一,先前已對外公告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選商規則,將自2026年起,每年釋出1.5GW,10年間共計釋出15GW裝置容量,支持產業永續發展,確保臺灣在亞洲離岸風電市場重要地位。
沈榮津表示,臺灣身為出口導向經濟體,緊跟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的世界趨勢,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預估至2035年,離岸風電年發電量將達773億度,累積帶動3.2兆元投資,並為本土7.4萬人次創造就業機會。
展望未來,沈榮津表示,隨風機大型化,將為產業帶來全新機會和挑戰,「臺灣將在既有基礎下,吸引更多歐洲夥伴共同合作,也歡迎一起切入亞洲市場」。
王美花:臺灣仍屬起步階段 需外國人才
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此高峰會已是第3度於臺灣舉辦,讓國內外推動離岸風電的夥伴可以互相交流。目前臺灣已完成2座具商業規模風場,除今年8月臺電離岸一期風場完工,海洋示範風場早已於2019年商轉,不僅驗證臺灣離岸風電開發可行性,兩年間也解除民眾對地震、颱風影響風機的疑慮。
王美花指出,雖然臺灣離岸風電屬亞洲領先地位,仍屬起步階段,目前所需技師、船員多來自其他國家,今年為管控疫情加強邊境管制措施,使得外籍人員入臺較為嚴格;為將風場建置影響降至最低,8月已通過更新版入境防疫計畫,加速外籍船員申請入境程序,相關申請並展延至年底。截至10月中,政府已協助近1千位外籍人員、20多位外籍眷屬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