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14日起召開今年最後一場決策會議,市場預期Fed可能加強縮減購債的力道,加速量化寬鬆(QE)的退場。由於美國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問題,臺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在15日認為,Fed一定會緊縮貨幣,即使今年不做,明年第二、三季也會做。
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6.8%,創下1982年6月,39年以來最大增幅,該單位在14日再公布11月的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樣呈現不樂觀的結果,年增9.6%,創2010年統計以來新高,數據在在顯示,美國的通膨問題並未緩解。
景氣最不確定因素 為貨幣緊縮
關於Fed貨幣政策的走向,劉泰英在15日出席臺綜院舉辦的「2022年臺灣及主要國家經濟展望」研討會時強調,目前影響景氣的最不確定因素,是全球可能走向貨幣緊縮。
劉泰英說,美國近期物價上漲得很厲害,照理說應該開始緊縮貨幣了,只是至今還在拖延,但即使他們今年不緊縮,「明年第二季、第三季也一定會做。」否則只會讓美國對科技產業的投資,慢慢轉向投資投機產業,這會使資本分配發生問題,因此美國鐵定會緊縮貨幣,只是還不知道緊縮到什麼程度。
劉泰英說,如果美國與歐洲決定走向通貨緊縮,對景氣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會衝擊到股市。臺灣的部分,目前也面臨通膨問題,對於臺灣的央行出不出手,他認為,這也要看美國的態度,因為臺灣的資本市場裡的資金很多來自美國,如果美國把資金收回去,會跟著影響到臺灣的資金。
美國正式升息 或等到2023
淡江大學副教授邱志昌說,美國CPI年增率的表現出乎預料,使得Fed可能調整貨幣政策方向,由通過無限量QE刺激經濟成長,轉變成對通膨的控制,「美國作為全球貨幣政策的決策者,政策目標會轉彎。」
他說,而按照往例,Fed會慢慢收縮QE,縮減購債的規模會慢慢增加,且時間會延續半年到1年,才會開始談升息,估可能到明年底,才會討論升息,正式升息要等到2023年。
邱志昌說,造成美國這次通膨的原因相當複雜,首先是斷鏈問題,供應鏈卡在加州港與長灘港之外,而現在還不是最壞的情況,假設遇到中國過年的停工潮,屆時衝擊會更大;第二是預期心理,民眾因此出現惡性囤積物資;第三是宅經濟的需求因疫情爆發,但明年可望被控制。
影響全球景氣的,除了通膨因素之外,中國的經濟狀況也是一大未爆彈。邱志昌說,中國處在一個不對稱的狀態,目前中國的經濟幾乎跟世界脫軌,在全球股市上揚之際,沒有看到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網路巨頭公司有太多表現,反觀台積電、聯發科等臺廠的股價卻頻創新高。
邱志昌說,中共已把自己設定為戰爭狀態,對外採取戰狼姿態,對內則雷厲風行,動作包括大刀揮向遊戲產業、對網路公司展開監管,並喊出第三次財富分配,而日前祭出的限電措施,以及懲處臺商等事件,也讓臺商感到相當錯愕。
臺商要各自保重 中國很危險
對於中國存在的經濟問題,劉泰英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中國內部的財政非常困難,「我擔憂中國會發生經濟問題,而財政問題會影響到金融體系」、「什麼時候會爆?我不曉得,但最近確實比較危險。」
劉泰英說,中共現在正在解決財政問題,選擇讓政策走回社會主義路線,對中國民間企業加強監管,對他們課很重的稅,甚至還會沒收企業的資產,而在這個時候,臺商一定要非常小心,中共為求自保,對自己人都可以使用強制沒收的方法,對臺廠也會使用同樣手法,「我們在中國的臺商要各自保重,能夠外移就外移,那裡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