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11日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行「第五屆臺灣青年陶藝獎」頒獎典禮,此次以「脫胎」為主題,提供創作者勇於發揮創意與互相觀摩的平臺,鼓勵青年從事陶瓷藝術的研究與創作。
本次共初選入圍22位作者,計88件作品取得參展資格,從中選出陳庭怡、唐禹婷、張婷雯、張競芝、劉奕堂等5位得獎者。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臺灣青年陶藝獎限定參賽者年齡為18至40歲,期待讓年輕創作者在最精華的創作年代,獲得政府及民間更多的支持力量,未來青陶獎一定會持續辦理,目前除了線上展覽,也將以出版等方式,讓青陶獎的作品更廣為讓大眾看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今年參與本次青陶獎的青年創作者平均年齡不到30歲是工藝界的新希望,統計上約有52%的工藝創作者超過50歲,顯見工藝創作者老化是目前工藝界所面臨的重大困難,透過青年陶藝獎的舉辦讓青年投入工藝產業,才能讓青黃架接,加入更多生力軍。
評審代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羅森豪指出:「美能夠讓別人和自己快樂、淨化,而文化相關政策和年輕人的未來息息相關,期待透過政策可以讓年輕人得到更多創作後行銷面向的協助。」希望藝術家們的生命能夠被作品所超越。
工藝中心指出,陳庭怡文字體系列作品提供觀者一個融合文字美感、感性與理性的意志活動,作者透過自我對話與觀察,深入對於人文與社會的觀點反覆感知體驗,將身體知覺與時空召喚,再以物件置入純熟的手法詮釋和對話;唐禹婷作品This Is Us 2020系列將人性隱藏的卑劣直白地呈現出來,作者將陶瓷媒材捏塑的創作技法推升到淋漓盡致,從陶藝創作勞動的情境中,提供自我融合生命及反省創造的活動,更能清楚的體認創作與生活的真實性。
張婷雯無力的日常系列用最大的力氣探討當今世人生活的無力感,作品巧妙的將時代產物與人的望產生積極互動,單純的技藝表現出當代語彙,大膽找回造型物件在人性中的有機情境;張競芝結繩記事系列巧妙的將內在思緒與外在感知積極互動,藉由陶藝媒材的特殊語意,運用火的力量,將材質與形體之間的緊密關係燒熔,形成完整而堅定準確的物件。
劉奕堂群聚系列,套用在當前全球疫情病毒肆虐的氛圍,作品元素單位的聚散離合,看到個人疏離與群體鏈結關係上的圖像,作品巧妙的將空間與人的關係產生聯結,以反覆的手法詮釋對於空間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