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城之中,上海人不只失去了自由,連名字也一起消失了。在社區的微信群組裡,不論是防疫群或團購群,每個人的身分與稱呼不再是名字「某某某」,而是自家門牌「幾之幾」。
據中央社報導,對於上海人而言,近期微信中的群組,除了工作、社交外,團購與防疫通報等群組的數量大幅增加;有別於強調「標示真實姓名」的群組,這類新增的群組則要求成員不要用本名,而是將其在群組內的名稱改為自家門牌號碼,一方面是為了管理方便,另一方面則是避免非社區的成員混入其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用門牌號碼取代姓名,是封城之下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一景。一名和中央社記者住在同一社區的臺灣民眾表示,在這個社區已經住了許久,雖然平時會跟鄰居打交道,但認識與來往的人有限;疫情爆發以來,透過社區的防疫與團購群組,與鄰居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原本不認識的人也因此認識了。「只不過,即便互動的機會增加,我還是不知道這些鄰居叫什麼名字,到現在也都只能用門牌號碼稱呼他們。」
根據記者觀察,不論是參與團購或是核酸檢測,相關的團長或工作人員已經很習慣用編號稱呼住戶,例如在群組中時常看到「幾之幾請回報抗原結果」、「幾之幾請付團購費用」等句子。在這種情況之下,也逐漸的將自己與「編號」連結,當聽到屬於自己的數字時,瞬間就能做出反應。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遵從這套疫情之下的不成文規定,因此而時有衝突。以記者居住的社區為例,日前曾發生住戶不願意將名字改成門牌號碼,而被其他人群起圍攻,懷疑他並非社區住戶,是別的地方派來搗亂的「間諜」,大夥兒嚷嚷著要將他逐出社區群組;直到有同棟的鄰居「保證」這名住戶的身分,爭執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