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受到去年疫情影響,臺灣「非典型就業」較多的餐飲等內需服務業,非典型就業人數去年下滑至79.7萬人,連續兩年跌破80萬人。yes123求職網26日公布調查顯示,有高達近七成(69.8%)的勞工透露,曾經從事過非典型的就業工作,其中77.4%最少曾領不到2.2萬元。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去年受疫情三級警戒的影響,餐飲等內需型服務業受創最深,由於這些行業的非典就業占比較高,導致「非典型就業」連續兩年下滑,降至79.7萬人,並占總就業人數7%。
隨著「零工經濟」的崛起,不少人都有過非正職工作經驗,主要包括派遣、約聘、臨時工、外包工、計時人員、按件計酬等職務。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的情況下,選擇「非典型就業」工作的原因,主要依序為65.5%「找不到正職工作的時間,超過原本預期」、62.6%「想先累積職場經驗就好」、49%「家裡經濟壓力大,有收入就好」(49%),以及36.1%「想先卡位嚮往的職缺,等待轉正職的機會」。
其他原因則包括:22.4%「只為了先進入嚮往的企業」、20%「與主修科系相關的職缺少」、18.6%「二度就業,難返原企業(行業)」。
針對「非典型就業」工作的月薪,yes123求職網指出,合計有77.4%的人,最少曾領不到2.2萬元,甚至還有31.1%在1萬元以下,平均值落在1萬6,378元。不過,有過「非典型就業」工作經驗的人,有33.4%表示曾獲得「轉任正職」的機會。
至於資方立場,若以現況來看,仍有66.8%公司指出,今年有聘用過「非典型就業」的勞工。其中28.9%的公司坦言,曾經以「非典型就業」勞工來取代正職人員的狀況,但派遣工或約聘人員,除了經常領不到年終獎金、無年假外,有時候仍會碰到「次等員工待遇」的窘境。
此外,有82.2%的人透露,曾經遭遇職場歧視,主要狀況包含員工福利落差很大、被當成工具人使喚、嚴重的同工不同酬、低於基本工資等。更糟糕的是,非典型就業者還得面對身心或經濟壓力,調查也發現,71.2%的人認為在工作期間,有來自家人或親戚的壓力。
目前正從事非典型工作的人,有87.3%表示處於「入不敷出」的情形,均需要再加薪70.5%,才有可能擺脫財務赤字的困擾;若以2萬5,250元的基本工資估算,大約需要調到43K的月薪水準。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政府應立專法保護非典型就業者,例如:設置薪資下限保障、與正職員工享有同等福利等,另一方面,應獎勵企業將非典人員轉任編制內人員,讓這群弱勢勞工朋友,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以強化勞動權益。
同時,楊宗斌也呼籲,企業對於非典人力的使用,不能完全以人事成本考量,應該著眼於永續經營的方針,有計畫性的招募新血加入企業,打造更穩定的就業模式、職場環境,甚至培養人才接班,才能讓勞工心無旁騖投入工作,並兼顧到家庭生活。
yes123求職網在4月6日到4月18日,以網路問卷進行「非典就業薪酸與職涯疫外危機調查」抽樣1999年(含)以前出生,已畢或役畢會員,同時目前有工作且有一年以上職場經驗,有效問卷共1,231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9%;企業有效問卷共928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