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與病毒共存成趨勢 專家:防疫不可能又緊縮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台灣放寬防疫政策,朝與病毒共存方向發展,但4月疫情攀升,出現民眾搶買實名制快篩試劑、快篩陽擠爆急診室、抗病毒藥物缺貨等亂象。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說,防疫政策沒有錯,一定要逐漸放寬,全世界包括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印度都開放,台灣不可能又緊縮。

李龍騰對《大紀元時報》指出,Covid-19(中共病毒)一直突變,從一開始都會有症狀,演變到Omicron幾乎7、8成都沒有症狀。台灣本來守得很好,因為民眾口罩戴的好、群聚控制良好,有症狀的人也有辦法查出來,可是到2、3月開始無症狀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境外無症狀、無法篩出的旅客進入台灣,加上清明節大部分人會去掃墓、群聚,病毒就趁機傳開來。

李龍騰說,Omicron從北到南7、8成都沒有症狀,但重症的比例看起來有點高,不過跟國外比起還是來差了好幾倍。每天近10萬人確診,真正重症比例是百例,千分之2至3才是中重症的人,跟流感比起來差很多。流感都會有症狀,很少沒有症狀,Omicron幾乎無症狀居多,所以到處傳染。

雖然Omicron感染力很高,李龍騰說,目前的防疫政策一定要逐漸放寬。全世界包括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印度都開放,台灣不可能又緊縮回去。

對於搶買快篩劑、快篩陽擠爆急診室等或緊急開設孕婦、老幼綠色通道,政府防疫是否邊做邊修正,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疫情2年多來都是清零,由清零走到與病毒共存,總共要有全部人口20%(4、500萬人)染疫才能形成群體免疫,如果3個月4、500萬人感染,每天就有好幾萬人感染,從清零到每天幾萬人確診且一直攀升,是很大的挑戰。

蘇益仁告訴《大紀元時報》,事先很多該準備的像快篩試劑,過去沒有做過普篩,因為清零沒有做很好的規劃。藥、疫苗也一樣到3、4月才準備。疫情一直變化,處理起來都是問題。從Alpha、Delta到Omicron,每隻病毒的傳播力、重症都不一樣,新的狀況就要新的應變,都是很大的挑戰。

李龍騰認為,不管是中藥或西藥都是緊急授權,不是透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有效,所以沒有有效的疫苗、藥物,就連最新的藥物機制也不是殺病毒,而是抑制病毒進入細胞內。防疫真正有效的方法還是口罩戴好、勤洗手、少群聚,2、3個月後Omicron病毒會自動消失,它突變後沒有毒性,大家就會忘了。

補助傷亡者、受創產業 安撫民心穩住經濟

商總統計顯示,餐飲、旅館、旅行、遊覽車、會展及商圈等,4、5月確診人數攀升後,業績較3月之前平均掉5成;立委林岱樺立法院質詢時指出,台灣運輸業派遣平台協會計程車營運數據顯示,4月疫情升溫載客率減少23%,5月初減少達33%,至5月20日減少近5成。

關於人流因疫情大量減少,李龍騰表示,Omicron確診數看起來很多,但無症狀沒被篩出來的黑數更多。每天重症死亡比例讓大家覺得害怕,不過台灣每年約4500人死於流感,大家都不怕,反而這一、兩個月人人喊怕。民眾一開始可能很恐慌,慢慢發現確診比例沒那麼恐怖,加上有疫苗可打,只要去看醫生就開處方箋拿藥,民眾心理就比較不會慌亂、緊張。

蘇益仁指出,現在每天幾萬例確診,民眾擔心外出可能被感染自主隔離,活動就降下來。感染人數如果達總人口六至八成形成群體免疫,疫情就會流感化。未來可能六成的人會被感染,如果已經打了疫苗,即使被感染也都是輕症或無症狀,這就是與病毒共存、回到正常生活。

李龍騰提到,旅遊業者、交通業者、服務業因為疫情,經濟損傷很大,國家應該關注並給業者鼓勵、貼補;對於受難者、罹難者也應該給予適當補助安撫家屬,才可以安民心,心安就平安,民眾在7月以後應該會陸續活躍起來。至於恢復經濟,從社會、治安、經濟、教育等角度考量做好規劃,讓民眾有信心,下半年政治與經濟也能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