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歲引退也不稀奇的運動界,被稱為「冬奧傳奇」的日本跳臺滑雪選手葛西紀明,41歲在索契冬季奧運會贏得銀牌。對於他的運動成就,葛西紀明在他的著作《40歲起,保持最佳狀態》提到,他注重柔軟度,特別是過了40歲的人,保養身體的最優先事項就是從拉筋加強柔軟度。
柔軟有何益處
為什麼柔軟度這麼重要呢?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指出,柔軟度不好的人,容易出現肩頸痠痛、下背痛、膏肓痛、足底筋膜炎等肌筋膜的痠痛。而擁有正常的柔軟度,對關節、筋膜和身心有4大好處:
1.減少關節磨損更健康
關節不舒服和關節炎與柔軟度不好有著最直接的關聯。過去人們認為,關節是因為重量、壓力等因素才會造成關節炎,例如膝蓋、髖關節。但是,手指、手腕、肩膀等關節的發炎,多與活動度不足、柔軟度消失有關。
尤其是很多人因年紀增長,活動減少,使關節的活動度變差,造成關節在活動時,加重關節軟骨壓力。因此,做伸展動作、提升柔軟度可以讓關節保持在好的活動度範圍內,活動時不會擠壓到關節軟骨,減少關節磨損,讓關節更健康。
2.讓筋膜滑順不緊繃
很多人會肩頸痠痛、腰背痛,鄭雲龍指出,筋膜纖維化、緻密化都會造成筋膜滑不動,產生疼痛。
● 筋膜纖維化:筋膜本身因纖維化導致厚度增加,變得不柔軟,難伸展。
● 筋膜緻密化:筋膜的層跟層之間被變質、黏稠的大分子玻尿酸把間隙撐開了。
正常情況下,筋膜層之間的玻尿酸應是充滿水分的小分子玻尿酸,但是當一個人經常久坐不動,會使原本像「乳液」的玻尿酸變成「口香糖」質地,塞在筋膜層之間造成痠痛。
鄭雲龍指出,適當的伸展可以讓全身的肌筋膜變滑順,避免活動時緊繃、僵硬。
3.安定身心 也能降血壓
柔軟度不好的人,可能因胸擴幅度變小、呼吸比較短淺,而造成胸式呼吸,使這些人容易緊張和緊繃,也容易出現肩頸痠痛和頭痛。
一些瑜伽或中國式養生運動,如八段錦,都有伸展動作,而且很多動作在伸展後會停留較久,約30秒以上。這種靜態伸展能使副交感神經收到放鬆的訊號,讓身體真正放鬆。很多人做瑜伽能收到安定身心、舒壓的效果,就是因為緩慢放鬆的緣故。
另外,靜態伸展還能得到降低血壓和心跳速度的生理效果,末梢循環也會變好。來自日本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伸展運動可降低中老年人的動脈僵硬度、心跳次數和舒張壓,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另有研究針對一群正常血壓偏高或一期高血壓(即 130/85~159/99 mmHg),平均年齡為61.6歲的男性和女性,進行8週伸展運動或步行運動。結果發現在8週之後,伸展運動比快走更能降低血壓。
4.降低疼痛感
筋膜內有大量的感覺接受器,柔軟度不好的人,通常筋膜沒有彈性較不健康,其本體感覺也變差,間接導致對疼痛訊號比較敏感。身體僵硬的人比柔軟度功能正常的人更容易感受到慢性疼痛的訊號。鄭雲龍表示,無論是瑜伽或是中國式養生運動,讓背部放鬆、減輕疼痛的效果,跟止痛藥相似。因此,西方很流行通過伸展來緩解背痛。
有許多研究證實伸展能緩解疼痛、甚至減少依賴止痛藥。《物理醫學與康復檔案》(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在許多年前就刊出一篇研究:讓244名肌筋膜疼痛的人進行伸展動作後,94%的人發現疼痛立即緩解,63% 持續得到疼痛緩解。
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讓長期受肌筋膜疼痛所苦的患者,進行長達一年的伸展運動。一年後,84.4% 的患者減少了止痛用的鴉片類藥物總劑量,34.4%的患者則完全戒斷鴉片類藥物。
還有一項研究雖然與筋膜疼痛無關,卻證明了伸展運動的效果形同止痛藥。研究人員將痛經的女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伸展、一組服用止痛藥。結果發現,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伸展運動與止痛藥一樣有效,而且伸展運動對緩解經痛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就這一招 防止駝背
柔軟度不好,不僅不利於關節、筋膜的健康,平衡感也會比較差,外表還會顯老。因為肩頸筋膜的緊繃感會延伸到頭部,成為把臉皮往下拉的強大力量,促使皺紋生成。
因此,想要健康、逆齡,伸展是有必要的。但鄭雲龍提醒,柔軟度不是越高越好,身體過度柔軟時,若沒有強大的肌力去穩定關節,同樣會有腰痠背痛等問題。因此,一般人只需做簡單的伸展,讓關節能恢復正常的活動即可。
人們在做伸展運動時,建議以放鬆的心情進行。從小範圍伸展慢慢變成大範圍,肢體在伸展中感到微微緊繃即可,不用到疼痛的程度,就可以停止。伸展過程中配合深呼吸,慢慢吸氣和吐氣,尤其吐氣時間可以稍微久一點,能誘發放鬆的反應。
鄭雲龍介紹一個「直角全身伸展」的動作。雖然動作簡單,卻有2大好處:
● 預防駝背,達到緩解肩頸痠痛、膏肓痛等因駝背造成的問題。
● 做此動作時,會壓肩胛,使背部變成平的。通過這個動作可以伸展從足底、小腿、大腿、臀部、後背到肩胛的筋膜,是很全面的伸展方法。
「直角全身伸展」動作:
1. 扶牆、桌緣或穩定的椅背。
2. 慢慢往後走,上身前傾,屈髖成90度,此動作停留30秒至1分鐘。過程中保持深呼吸,想像有人輕輕扶著你的髖,往後延伸。
3. 緩和深呼吸,圓背往前跨一大步,準備逐步返回。
4. 回到起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