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逾65歲常因心衰竭住院  累、喘、腫應注意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經臨床觀察,心衰竭(心臟衰竭)為65歲以上病患常見的住院原因,臺灣也將在三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占比高達20%以上,醫師表示,此類族群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且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提醒,若合併出現累、喘、腫三症狀,且無法緩解,越有可能是心臟衰竭,應盡速到心臟內科就診。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全球現有超過6千萬人受心衰竭所苦,全球盛行率約1至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但據衛福部109年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24萬,與用最高盛行率3%所預估的70萬人,竟相差46萬人之多,顯示仍有許多心衰竭患者仍未被找出來,三分之二病人未確診。

趙庭興表示,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心衰竭有兩種常見類型,主要依據心臟的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又分別為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及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以發生比例來說,臨床上每10人中有5人是心臟收縮力不正常,4人為收縮力正常,1人為較少見的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

吳彥雯進一步說明,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

吳彥雯表示,HFrEF常見於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與 HFrEF相比,HFpEF的病人女性比例較高,其他常見的臨床特徵有心房顫動和高血壓,許多疾病症狀相互干擾,更增加確診的難度。

吳彥雯表示,無論哪種型態,外顯的症狀皆以累、喘、腫為主,三種症狀出現越多,且無法緩解,越有可能是心臟衰竭,呼籲民眾能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