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雲林-

箔子寮體驗營 推動漁村傳統文化

四天三夜的食魚在萡子寮駐村夏令營,由當地耆老帶領學員修整「記憶中的烏倉寮」。(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四天三夜的食魚在萡子寮駐村夏令營,由當地耆老帶領學員修整「記憶中的烏倉寮」。(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文/記者廖素貞
雲林縣四湖鄉萡子寮在地居民,為了找回早期漁民勇敢、不畏艱難的傳統精神與價值,連續五年推動漁村文化深度體驗營隊。今年暑假(8/5~8/8)對外召募全臺15所大專院校學生及在地青年,共同參與四天三夜的食魚在萡子寮駐村夏令營,活動圓滿落幕。

四天三夜的食魚在萡子寮駐村夏令營,8月8日於古厝食堂辦理成果展。 文化觀光處副處長蘇建蒼(前排左一)、四湖鄉鄉長蘇國瓏(前排中)、翰品酒店新住民料理教導者江進華(第二排中)、社造中心王志華老師(右一)等長官貴賓共襄盛舉。(記者縣府文觀處/攝影)四天三夜的食魚在萡子寮駐村夏令營,8月8日於古厝食堂辦理成果展。 文化觀光處副處長蘇建蒼(前排左一)、四湖鄉鄉長蘇國瓏(前排中)、翰品酒店新住民料理教導者江進華(第二排中)、社造中心王志華老師(右一)等長官貴賓共襄盛舉。(記者縣府文觀處/攝影) 

位於四湖鄉萡子寮的西岸沙洲,過去是臺灣海峽淺海漁產最優質的區域,潛藏豐富的文史與西濱自然生態。這次活動整合新住民、外地青年、社區三代等多面向的資源,凝聚共同意識,也展現雲林獨一無二的生命力。

學員頭戴斗笠包著頭巾,體驗當年漁婦挑著飯食到屋倉寮,給辛苦的漁民吃。(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學員頭戴斗笠包著頭巾,體驗當年漁婦挑著飯食到屋倉寮,給辛苦的漁民吃。(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參加夏令營的學員們齊心協力修整烏倉寮。(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參加夏令營的學員們齊心協力修整烏倉寮。(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每年冬至前後,是烏魚南下過冬的時候,也是萡子寮居民聚集捕撈烏魚的時刻,這樣的近海漁業史已有百年,蘊含豐富的漁村生活軌跡,包括因海岸與村莊距離遙遠,為把握烏魚來汛,只能在沿海沙洲搭建「烏倉寮」和50年代捕撈作業中最主要的運輸工具「海上竹筏」。新漁港完工後,交通便利許多,「烏倉寮」、「補漁網」的生活記憶與技藝因此逐漸消失。

該社區從民國106年推動社造資源調查計畫後,每年對外召募全臺大專青年至漁村體驗,在當地造成極大的迴響與認同,居民非常珍惜這個傳承的機會,也認同找回文化信心的社區營造計畫,是從人心出發帶來改造的珍貴過程。

四天三夜的駐村夏令營也安排環境教育課程。(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四天三夜的駐村夏令營也安排環境教育課程。(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萡子寮駐村夏令營全台15所大專院校學生及在地青年共同完成蚵殼創作藝術。(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萡子寮駐村夏令營全台15所大專院校學生及在地青年共同完成蚵殼創作藝術。(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萡子寮城鄉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心娜強調,籌備夏令營確實辛苦,特別是去年因應疫情縮減規模,將焦點轉回社區在地青年的培力,後續效應及社區夥伴逐步的轉變,在今年呈現出來,從設計活動、縣外生聯繫通知等,皆是社區青年學生肩負重任。今年除了在地國中小學生,還有來自臺灣大學、中山大學、環球科大、雲科大等超過10所學校、將近15位大專生參與,四天三夜駐村時光不僅要修復防風林烏倉寮及新住民思與路情懷採集,也安排沙洲環境教育、星空烤肉晚會及2022海洋音樂祭體驗活動,十分充實特別。

從小在都市長大,第一次參加活動的中山大學企管系碩士班的王怡祥說,到這裡才知道什麼叫農村、什麼叫村。這裡的人彼此都很熟悉的感覺,彼此守望相助、互相幫忙,不像在都市,連對面住的是誰都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智慧,其實是來自他們在地的生活經驗,所以來參加這個活動不但可以體驗海邊的文化,還可以學到很多深度文化的東西!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王怡祥從新左營沿著台17縣,騎了五個小時的自行車,因此她建議在台17縣應開設個「四湖驛站」,才知道裡面有很多值得一玩的景點,才不會車子直接就騎過去了!

中山大學的林秉頤說,他是雲林人,老家也在四湖的林厝寮,但是卻從來沒來過萡子寮,只聽父母說過。這次參加這個活動,是抱著認識老家附近環境的心態而來。他說現在農村普遍人口老化,但萡子寮的居民卻很認真的營造社區。透過這次活動,感受到農村濃郁的人情味!在農村你是哪家的小孩,其實大家都知道,在路上遇到一定會問:「你吃飽了嗎」?

早期萡子寮漁民為了及時掌握烏魚訊息,會在沙洲上蓋烏倉寮。(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早期萡子寮漁民為了及時掌握烏魚訊息,會在沙洲上蓋烏倉寮。(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大力推展在地觀光的四湖鄉長蘇國瓏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年輕人實際體驗漁村的生活,讓年輕人了解以前的漁民是怎麼捕捉烏魚的、為什麼捕捉烏魚要蓋「烏倉寮」?因為以前通訊不發達,所以漁民就在沙洲上蓋屋倉寮,住在裡面,一發現烏魚群,馬上就可以下海捕撈!

「海上竹筏」體驗,則是讓年輕人了解早期交通不便,做竹筏的辛苦。竹子是要從山上運下來,還要先削皮,再用蚵線綁、要怎麼綁才會堅固,這都要靠功夫。如今,這些技術都快失傳了,希望透過活動能找回祖先留下的智慧!

翰品酒店主廚江進華介紹當天的創意料理。(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翰品酒店主廚江進華介紹當天的創意料理。(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學員和新住媽媽一起學異國料理。(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學員和新住媽媽一起學異國料理。(雲林縣府文觀處提供)

受邀擔任這次「食魚在萡子寮」創意料理指導的翰品酒店主廚江進華表示,我們用在地食材,結合新住民的料理,並融入臺灣的美食文化,做出各種料理,來推廣在地食材及食農教育,讓青年朋友們懂得珍惜物資、族群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