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裴洛西訪臺後 矢板明夫:國際局勢出現三大變化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右4)訪臺後,數名美國參議員、日本國會團體及立陶宛官員紛至沓來,形成排隊訪臺的「裴洛西效應」。(Handout /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OFA) / AFP)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右4)訪臺後,數名美國參議員、日本國會團體及立陶宛官員紛至沓來,形成排隊訪臺的「裴洛西效應」。(Handout /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OFA) / AFP)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溪)訪臺後,數名美國參議員、日本國會團體及立陶宛官員紛至沓來,形成排隊訪臺的「裴洛西效應」。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裴洛西訪臺後國際局勢出現三大變化,分別是「一中原則」的解釋權鬆動、中共由和統轉為武統、臺灣問題澈底國際化。

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28日舉辦座談會,探討俄烏戰爭與疫情後的世界新政經秩序,臺灣該如何因應,現場邀請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進行剖析。

矢板明夫表示,這次美國裴洛西議長訪臺,是可以寫進歷史的國際重大事件,同時也是重大的轉折點,國際局勢出現三個明顯變化。首先是中共強調的「一中原則」方面,過去一中的解釋權由中共說了算,任何國際政要人物訪問臺灣,都會被中共指手畫腳。

他表示,但這次裴洛西強行突破中共的封鎖訪問臺灣,翻轉了過去「一中」由中共說了算的局面,也讓國際開始重新解讀一中的內涵,美國可說是奪走了「一個中國」的解釋權。

其次,中共已從「和統」重新轉為「武統」模式。矢板明夫以裴洛西訪臺後的中共軍演為例,中共先是發射11枚飛彈攻擊臺灣周邊海域,後又派出轟炸機、軍艦等到臺海周邊騷擾,等於是向臺灣亮劍、預先展示了策劃多年的攻臺模式。

再者,中共國務院8月10日發表《臺灣白皮書》,有別過去允許臺灣擁有軍隊與自治權,這次新版臺灣白皮書取消相關承諾。矢板明夫說,過去較好的條件臺灣都沒答應了,如今更加嚴苛的條件,臺灣肯定不可能答應,這顯示中共對和統已經越來越沒有誠意了。

不過對於中共武統問題,矢板明夫強調,毛澤東任內一直強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始終不敢打,根本原因就是因害怕美國會介入,如今不論是美國民意、美國議員的立場,美國介入臺海戰的可能性都是歷史最高;再加上過去南北朝鮮、南北越南兩次武力衝突美國都介入,而戰略地位更重要的臺灣,美國一定會介入。

臺灣問題澈底國際化

第三是臺灣問題澈底國際化。矢板明夫表示,過去在外交上中共本想澈底孤立臺灣,目標是想讓臺灣的外交與國際切斷之後,兩岸問題就會變成內政問題,屆時中共再怎麼欺負臺灣,都會被當成打壓新疆、西藏一般,國際會視為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他表示,這次裴洛西訪臺之後,後續包括日本議員、加拿大、立陶宛、丹麥、英國等國的政要都先後要來臺訪問,這些國家並非與臺灣有何種具體利益,而是看中共的做法不順眼、秉持道義的立場挺臺,所以當前臺灣問題已經是全世界的問題,這點對臺灣非常有利。

他強調,中國經濟問題外界已經喊了20年,過去大家會說是「狼來了」,但現在國際是真的認為中國經濟要垮掉了,再加上中共內部的毛澤東路線與鄧小平路線之爭,目前看來短期內無法解決。他呼籲,臺灣內部應該也要開始思考,當共產黨垮臺之後,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臺灣有何因應之道。

顏慧欣則表示,目前WTO(世界貿易組織)針對關稅、檢驗檢疫與服務貿易方面,已有清楚的規則,美國想在這之外的灰色地帶,包括出口管制、數位貿易、外資審查、網路安全、強迫勞動與產業補貼扶植等領域,建立新聯盟與新規則。

她表示,美系與中系規則,已在WTO領域互相對撞。而美歐等國家當前組織的價值同盟,代表未來的世界經貿秩序不再只是由「關稅高低」來主導,民主、市場經濟、人權、法治等價值更為重要;而面對這樣的變局,「左右逢源」的時代已經開始退場,臺灣應該爭取加入更多沒有中國的「多元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