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的壓倒性通過「2022臺灣政策法」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接下來將由參院院會表決。立委林俊憲指出,這次軍援由45億增加到65億美元,對臺灣來說是「及時雨」,「臺灣政策法」的歷史定位是為下個40年的臺美關係打下基礎。
林俊憲認為,最初提案版本與通過版本有些許不同,但可以用「形式不變、內涵升級」形容。AIT更名、駐臺代表需參院任命以及將臺灣視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等三項被修改或刪除,但2003年,小布希政府就已將臺灣視為「事實上」(de facto)主要非北約盟友,長年來的軍售與合作都比照辦理,對臺美軍事關係沒有任何實質影響。
林俊憲認為,最重要的是允許臺灣在聯邦機構展示主權象徵、對臺無償軍援這兩項被保留下來,軍援還由45億增加到65億美元,因為臺灣國防預算看似很多,但人員和作業維持費超過一半,真正用於裝備更新的很少,否則就要編列特別預算支應,美國這次軍援金額對臺灣來說非常多,是寶貴的及時雨。
林俊憲分析,若《臺灣關係法》定義過去40年的臺美關係,「台灣政策法」就是為下個40年的臺美關係打基礎,這就是它的歷史定位。前者重點在於定義臺美間該如何互動往來,以及美國對臺灣前途的關切;後者將關切轉化為實質行動,透過軍援展現不容任何人改變臺海及印太現狀的決心,允許主權象徵展示,讓臺灣地位正常化進一大步。
2022台灣政策法法案壓倒性通過 前外交官:準邦交國意涵
前外交官劉仕傑提出看法,臺灣與美國的準盟邦關係以「主要非北約盟邦」(major non-NATO ally)形容。他解釋,過去美國政府提到臺灣時,常用partner/ partnership(夥伴/ 夥伴關係),但ally(盟邦)一詞帶有高度外交意涵,更有準邦交國意涵。
劉仕傑補充,參院外委會通過的文字版本是Taiwan shall be treated as though it were designated a major non-NATO ally。意即是並非正式賦予臺灣major non-NATO ally地位,但給臺灣實質上major non-NATO ally的待遇。
劉仕傑指出,北約(NATO)是美國在國防及外交上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不論是烏克蘭還是立陶宛議題,美國皆以NATO為槓桿來做不同程度的因應或介入。將臺灣比為non-NATO ally,前面甚至加上major,這是將臺灣視為重要的盟邦之外,對臺灣安全的強心針,未來美對臺軍售會更快。
劉仕傑指出,法案中的:「to provide the people of Taiwan with de facto diplomatic treatment equivalent to foreign countries, nations, states, governments, or similar entities」,意思是提供臺灣人與其他國家同樣的實質外交待遇。de facto diplomatic treatment這句話有很大的詮釋空間。甚至未來AIT處長的任命是否需要通過美國參院,也是指標之一。
劉仕傑總結,臺灣政策法將根本性重新調整(restructuring)美國對臺政策,甚至影響到美國的一中政策,美方的行政部門小心翼翼是可以理解的。
立委郭國文表示,從投票結果顯示,挺臺立場是美國政黨間共識,臺灣政策法未來若正式生效,是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之後,重新塑造臺美關係最全面的一次;美國11月將舉行選舉,可以預判美國國會「抗中保臺」量能不會有所削弱,臺灣政策法將臺美關係帶往「實質性」甚至「政治性」路上走。
郭國文提到,這大力打臉過往親中人士抨擊臺美交流僅是參訪觀光的批評。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政策法中把臺灣視為「非北約主要盟友」的條文,將臺灣提升到日韓、澳洲、以色列的角色,傳達給中共的訊息非常明顯。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表示,樂見美國參議院外委會給予的支持,也將密切關注此法案未來在參議院院會及眾議院的狀況。另外也提醒政府,臺灣不能只靠外國協助、更須持續強化國防及經濟上防衛能力。
時代力量黨團強調,強化訓練,不應將國軍視為免費勞動力,隨意支遣國軍去接1922電話、做口罩;重視國軍防護個裝,提升公發品質,積極抓出產製過程的所有弊案;盡早確定是否延長義務役役期;增加並正常化國防預算,預算應持續增加;應從投資審議即應嚴防中資或紅色資本繞道進入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