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議的措施頒布之際,德國正在尋求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這是總理蕭茲(Olaf Scholz)政府制定中的對中商業新戰略的一部分。
特別提化工和汽車業
文件中說:「目標是要以市場經濟工具來改變對德國公司的誘因結構,以使降低出口依賴更具吸引力。」文件特別提到了化工和汽車行業。
德國外交部一位發言人拒絕向路透社發表評論。
這份草案由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領導的外交部起草,仍需得到其他部委同意。對中戰略最終相關決定預計將在明年年初確定。
近年來,德國公司在中國進行大量投資,而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特別是德國旗艦行業汽車工業。
但是,由於中共極端病毒清零政策、臺灣問題緊張局勢升級,以及新疆地區人權問題引發的擔憂,兩國關係已經變質。
俄烏戰爭的教訓
自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方撤銷關鍵的天然氣供應,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德國正因此而陷入困境。在西方制裁莫斯科之際,許多公司拋棄當地業務,撤出俄羅斯。
「我們絕不能再犯這種錯誤。這是政治家和公司的責任。」該文件說。
在這份長達65頁的文件列出的步驟中,其中一些已經被報導,包括收緊在中國活躍公司的相關規定,以確保地緣政治風險被考慮在內。
該文件說,目標是責成在中公司具體說明和總結與中國有關的發展和數據,例如,在現有披露要求的基礎上,採用單獨通知義務的形式。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評估受影響公司是否應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便在早期階段確定對中國具體風險並採取糾正措施。」
投資與信貸將審查更嚴
文件說,投資擔保將面臨更大審查,以考慮到環境影響、工作和社會標準,並避免供應鏈中有強迫勞動成分。為了避免集群風險(cluster risks),每個公司在每個國家的投資擔保應限制在30億歐元以內。
文件說,政府還計畫收緊出口信貸擔保,以避免不必要的技術轉讓,特別是敏感的兩用技術和可用於監視和鎮壓的技術。
自社會民主黨人蕭茲去年12月上任總理以來,德國政府對北京的態度較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更為謹慎。而外長貝爾伯克所在的綠黨在去年之前的16年裡一直是反對黨,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也更加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