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美國爆發耳念珠菌感染 臺灣也有3例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表示,具抗藥性及致命性的「耳念珠菌」在美國激增,全美逾半的州出現病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24日說,臺灣曾出現3例個案,分別為2人輕症、1人重症,均未檢出有特殊抗藥性,疾管署也將持續與醫院合作進行監測防治工作。

耳念珠菌常具有多重抗藥性,對多種常用於治療念珠菌症的抗黴菌藥抗藥,嚴重限制治療選擇,甚至有些菌株對3類主要的抗黴菌藥都有抗藥性發生。

羅一鈞24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臺灣在2018至2022年期間,曾出現3例耳念珠菌病例,但尚未發現具特殊抗藥性,與美國不同。

羅一鈞說,念珠菌感染通常是內源性感染,即源自病人自身帶的念珠菌產生感染,耳念珠菌曾在人體的呼吸道、尿道及腸道偵測到,但目前發現的感染個案主要來自病人本身內源性菌株,或外來菌株感染所致,或兩者皆是,尚未明朗。

由於目前耳念珠菌不是法定傳染病,不須通報,疾管署也將持續與醫院合作監測及防治工作。

國內3例個案中,第1例為南部五十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和天疱瘡而服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2018年4月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

第2例是南部六十多歲男性越南臺商,本身有糖尿病、中風病史。2021年5月因意識混亂、診斷敗血性腦病變,收治於當地醫院,7月轉診回到臺灣,有洗腎及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住院3週後因發燒血壓偏低,血液培養檢出,無特殊抗藥性,使用注射型抗黴菌藥物後培養轉陰性,病況改善轉出加護病房。

第3例則是南部四十多歲男性,外耳道膽脂瘤病史曾因復發多次手術,2022年2月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等症狀,1個月就醫培養檢出,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