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是山林當中的重要連外道路,但為維持道路結構及安全,常見深陡的排水溝、高聳的擋土牆等構造物,成為阻絕野生動物穿越,甚至不慎掉落後難以脫身的死亡陷阱。農委會林務局7日表示,藉由石材等原料簡單搭建動物逃生路,能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帶來相當助益。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改建既有設施的預算龐大,且可能對環境造成二次干擾,因此採取最低度干擾的方法,以自然材料搭建簡易「脫困設施」,例如木梯、坡道、繩網等,讓不慎落入人工構造物的野生動物能利用這些設施通行或脫身,使人工構造物不再是野生動物活動時的障礙。
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長王昭堡表示,森林裡的道路使人們便利出入山林及維持產業活動,但排水溝、淨水池等林道構造物卻往往成為野生動物進入後受困的陷阱,因此,自109年起開始盤點現有重要林道路段既有構造物,透過簡易材料在既有構造物增設生態友善設施,讓不慎落入的野生動物能自行脫困。
林務局至今已於29條林道的既有構造物上設置252處可協助野生動物脫困或通行的生態友善設施及多處解說牌誌,並進一步架設自動感應紅外線攝影機,監測野生動物的利用狀況,各林區管理處陸續發現白鼻心、食蟹獴、長鬃山羊、黃喉貂及蛇類、蛙類等超過20種野生動物使用友善設施脫困或通行。
此外,林務局也將近年執行成果彙集成冊,出版《脫困:林道構造物生態友善設施》手冊,提供其他工程施設機關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