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中共肺炎(COVID-19)何時改類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退場時程備受關注,衛福部長薛瑞元19日表示,兩者將同步進行,仍待行政院宣布,新制預估5月上路。
薛瑞元19日上午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針對「後疫情時期如何持續推動落實醫院與基層合作均衡發展的分級醫療制度」規劃及具體作為、「偏鄉離島地區醫療現況」、「急重罕病病友與病友家庭之支持協助及關懷現況」、「台灣如何拓展公衛醫療國際參與力」進行專題報告及備質詢。
5月起美國、日本規劃調降(武漢肺炎)疫情分類等級,立委賴惠員質詢時,明確要求薛瑞元說明確切指揮中心退場、COVID-19降級時間。
薛瑞元表示,COVID-19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以及指揮中心解編、降級,兩者會同步進行,將交由行政院宣布,還沒定案前不方便提前透露。
薛瑞元說,現在已是時程最後確認階段,評估與原先規劃時間差不多,「大概會在5月」,預估近期會先公布專責病房退場。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法定傳染病依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類,第一類包括:天花、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第二類包括登革熱等,第三類包括日本腦炎等,流感在第四類,第五類是有必要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的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
確診衝擊GDP達1337億
目前臺灣累積確診人數約1,016萬人、累積死亡約1.7萬人,確診康復後,仍有不少人會出現,喘、腦霧等新冠長期症狀,或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19日表示,若臺灣感染COVID-19及長新冠的損失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估算,壽命損失(YLL)占1,200億元,長新冠占100億元,急性感染期占37億元,整體損失為1,337億元。
陳秀熙提到,長新冠的神經疾病會增加42%,每1千人會多出70人有神經系統疾病,長新冠可能引起的神經性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失智症(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及青少年和兒童學習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