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第四大死因,腦中風更是造成失能的主因,通常會在病人身上產生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腦部語言中樞損傷所致的失語症。美國語言聽力學會進一步證實,失語症最常由中風引起。
陳先生現年52歲,11年前因腦中風造成右側肢體麻痺且合併失語症,經由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治療後,語言能力從原先無法使用口語表達需求,至今已有明顯進步,如從原先無法說出自己的名字、只能說出「謝謝」、「再見」,或只可模仿說及仿寫1~2個字的詞彙(如衣服、鞋子),到目前可以說出和寫出八到九成生活中的事物名稱,也能說出大多數自己的需求及想法、表達自己及家人的姓名、住址,也能自己外出購物及運動、和他人交談及打招呼;可理解他人的問句及六到七成較長句子及文章的內容,也可看懂電視節目、新聞、閱讀書籍。
語言治療師龔曉梅表示,陳先生中風半年後因為喪失溝通能力,開始接受語言治療。語言治療常規內容包含聽、說、讀、寫及替代性溝通輔具等多方面訓練,也會針對個案狀況擬定客製化的治療目標與項目。每週1~2次、每次30分鐘語言治療,除了協助陳先生練習表達生活常用需求及物品詞彙,同時也幫他設計替代性溝通的圖卡與字卡,以及練習如何藉此表達需求與溝通。
龔曉梅說,語言治療師較常使用個別治療方式,但她曾以團體治療方案為包含陳先生及其他4位慢性非流暢型失語症成人進行治療課程,研究結果顯示,團體治療有助於慢性成人失語症患者的對話能力,而陳先生也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重獲與他人交談及自我表達的能力。
高市聯醫復健科主任鄭旭昇表示,失語症有黃金治療期,一般為腦傷後1~3個月期間,6或7個月後自然恢復的可能性會急轉直下;建議一定要把握語言治療時間,經由持續性的語言改善,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陳太太說,在開始進行失語症復健時,先生曾經歷過一段徬徨無助狀態,尤其是面對親人無法以言語自我表達時;她也提醒面臨相同情況的家屬,盡量保持耐心、在生活上相互扶持,才是在復建這條漫長道路上長久走下去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