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近期公布全球2023年房價所得比排名,臺灣以20.1倍排名第16名,意即民眾買房須20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另一項問題是臺灣薪資漲幅,相較其他國家更保守,讓購屋更顯吃力。
房價所得比又稱購屋痛苦指數,計算方式為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計算出民眾要花幾年可支配所得,才能買到一戶中位數總價的住宅,倍數越低代表民眾購屋壓力越低。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對於房價所得比的數據顯示,一般發達國家落在1.8倍~5.5倍間,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區間,則介於3倍~6倍。不過,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最新公布的房價所得比調查,臺灣位列第16名、高達20.1倍,也就是民眾得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房。
除了房價居高不下外,臺灣加薪速度跟不上房價漲勢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所得成長相較其他國家保守,明顯讓購屋更吃力。
觀察內政部2022年第4季平均房價所得比,臺北市最高為15.77倍、新北市為12.68倍,雖有微幅走降,但購屋痛苦指數仍偏高,有待觀察《平均地權條例》發酵後,是否能緩解房價走勢。
此外,聯徵中心也公布今年首季房貸資料,購屋房價平均約1,267萬元、房貸平均約906萬元,雙創歷史新高紀錄,且房貸利率一舉衝上2.07%,達近30季以來新高,也逐漸影響民眾買房意願。
首購族轉往蛋殼區找房,或不排除買小坪數、老房、遠離市區的房屋,已成為現在世代的潮流,但房產專家提醒,無論要當蝸牛族、還是寄居蟹,都要回歸房屋最大功能是基本居住需求的考量,買房及租房都能達成需求,應考量自身的財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