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港版國安法實施三週年報告 港人:打破未知恐懼

台權會、司改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29日舉行「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審查手段研究報告」公布記者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台權會、司改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29日舉行「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審查手段研究報告」公布記者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港版《國安法》實施三年後,香港匿名行動者組成的研究團隊發佈《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審查手段研究報告》,提出目前香港有三種審查機制,並且在五個範疇發揮影響。對此,台權會、司改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29日舉行「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審查手段研究報告」公布記者會,希望增加大家對國安法實施後的關注。

該份報告指出,如今的香港審查有三種機制,一、政府的法律手法,以法律拘捕行政者或限制公民權利;二、政府的非法律手法,如:在批准資助或展演場地時,對申請方進行政治審查,以及約談、跟蹤、騷擾民團成員和行動者等;三、非政府的非法律手法,因政治壓力或自我審查,限制他人的權利;親政府者以言論或報導,威嚇持份者以製造寒蟬效應。

報告指出,三種機制在五個範疇發揮影響,一、新聞媒體界,對政府持批判態度的報導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消失;二、文化、藝術與出版界,非建制方的創作經常被指控違反國安法,經常觸發政府的行政措施、私人企業的規管、創作者的自我審查。

三、社會整體的政治表達,公開大型政治表達基本絕跡,以及公共空間的集會遊行、示威表態受到嚴重限制;四、社會整體信息流通,政府限制市民可獲得的信息,包含要求網路公司停止令香港用戶獲得「危害國家安全」的網站和資訊;五、社會整體資金流通,公民社會成員難以籌措資源,營運遭遇困難。

所以,報告認為,未來政府可能會對言論表達做更全面的監管,並要求各界進行審查,否則進行追責,且以製造恐懼的方式促使自我審查。所以,國際社會應持續關注香港和在地的公民社會保持連結,並透過國際交流、專案合作、財務支持等方式與在地成員同行。

香港邊城青年馮詔天表示,人們對未知的事情會有恐懼,但這份報告要把「未知的恐懼」打破,中共、港府都想要利用人們對未知的恐懼,讓人們不會勇敢發聲、行動,打破未知後,人們才會知道如何靈活的在「紅線」下遊走,反送中的確結束了,但香港人爭取民主的運動不會因此緩解,香港人仍在努力。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香港的打壓只會越演越烈,他們不抱任何樂觀的期盼,但公民社會沒有死,如:六月四日時仍有人哀悼六四,以及仍有眾多港人訂購願榮光歸香港這首歌,可以看到港人的心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