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研究:磁刺激改善憂鬱行為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憂鬱症雖然有藥物可以治療,但部分患者卻仍無法有效改善。陽明交大與北榮合作,建立憂鬱大鼠的實驗模型,證實「難治型憂鬱症」可透過腦部磁刺激術來改善憂鬱行為,同時提升腦神經突觸塑性,讓這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獲得更有利的科學證據。

陽明交通大學說,憂鬱症雖然有藥物可治療,但有許多人,即使積極治療,憂鬱症狀仍無法有效改善。對於那些服用兩種以上抗憂鬱藥仍沒有顯著效果的憂鬱症患者,臨床上使用重覆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法,雖然成效明顯,但醫界並不明白它的機轉。

陽明交大生理所教授林惠菁與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醫師的研究團隊,成功建立憂鬱大鼠模型,證實了無論是「間歇性磁刺激」或「持續性磁刺激」,都能改善大腦前額葉中的腦源神經滋養因子,這也是首次有科學實驗證實兩種不同磁刺激方法,應用在憂鬱症治療的分子生物機制。

為了尋找科學證據,研究團隊模擬大鼠受到創傷事件的情況,經過密集電擊後,研究團隊從糖水喜好、游泳、懸尾三項測試,觀察到大鼠符合憂鬱的行為,從而建立了憂鬱鼠的實驗模型;憂鬱鼠經過顱部重覆磁刺激後,無論從電生理訊號與分子生化分析,都可見到治療對抑制憂鬱和積極應對行為有顯著效果。

李正達表示,這幾年來在臺北榮總及陽明交大的團隊合作之下,在臨床上已透過大型有對照組的研究證實間歇性磁刺激施打在前額葉對於患者的抗鬱效果,這項研究有助於賦予臨床治療更堅強的科學證據。

參與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李旂緯也說,臨床上也將注射低劑量K他命作為難治型憂鬱症的選項之一,這項動物實驗也發現經重覆顱磁刺激具有調節藥物通路標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