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恆大於美國時間8月17日,向曼哈頓破產法院依「美國破產法」第15章的規定申請破產保護,深陷債務危機。專家分析,這種作法可能是把雙面刃,公司一方面希望爭取更多時間,若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還有機會復甦,但也可能走向真正的破產。
中國微信公眾號盒飯財經發表評論文章,指恆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正在以拖待變,內容提及恆大爆雷迄今已2年,外界仍看見其債務問題有好轉跡象,可以說崛起速度快得出奇,但崩塌速度卻更快。
雖然恆大在債務重整、汽車業務融資都有進展,不過,許家印與恆大的信用早已透支,公司海量債務及許家印「婚變傳聞」,都讓恆大前景變得更晦暗,而中國媒體也披露恆大目前發行在外的美元債帳面價值為142億美元(約新臺幣4,533億元)。
中國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形容,「破產保護就像汽車的安全氣囊,意味著恆大境外債務重整進入最後階段」。他說,對恆大來說,一旦找到債務解決方案仍有復甦希望,但這不代表曙光到來,主要是安全氣囊的作用仍有待觀察,若找不出更好方案,公司恐走向真正的破產。
以申請破產保護來規避訴訟、爭取重整時間並非恆大首創,因財報作假而一度在美國面臨訴訟的瑞幸咖啡,自2021年開始進行債務重組,大鉦資本的聯合團隊2022年收購其股權,付清1.8億美元(約新臺幣50億元)的和解金,公司正式結束作為債務人的破產保護程序。
但文章認為,恆大稱未來3年需要364億至437億美元的額外融資,恆大除了要解決債務重整的近憂,還有找尋融資來源的遠慮,恐怕無法將瑞幸起死回生的劇本,套用在恆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