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成長在2021年突破6%締新猷,但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例為43.03%,較往年平均低。經濟部次長陳正祺25日指出,企業面對膨及升息等環境衝擊,多以保留較高盈餘的作法,因應國際景氣的不確定性,使員工報酬沒有同步企業獲利表現的特殊情況,但2022年預估將回歸常態。
經濟成長反應到分配面,主要區分為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資本設備固定資本消耗,以及生產及進口稅額等四類別。
陳正祺分析,臺灣製造業朝自動化和資本密集方向發展,導致固定資本消耗比重較高,企業因應國際景氣不確定性也保留較高的盈餘,且產業雇用移工情況比服務業更常見,讓整體製造業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低於服務業,「這也是各國普遍現象」。
他說,韓國也同樣在疫情期間,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反而上升,主因韓國營業盈餘成長停滯所致,反觀臺灣經濟維持正成長,產業仍有相當獲利。
觀察產業結構,陳正祺表示,製造業為臺灣GDP成長的主要貢獻來源,2021年臺灣經濟成長率6%,其中4.71個百分點由製造業貢獻,帶動其受僱人員報酬成長10.74%,但因製造業受僱員工占GDP比重相對較低,造成整體受僱人員報酬僅成長5.68%。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中小企業比例高達98%,2021年就業人口達1,145萬人。陳正祺說,雇主、自營作業者等人數占比約15%,且所得並未計入受僱人員報酬,而是計入營業盈餘,也會影響臺灣受僱人員報酬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