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桶裝水含塑化劑?毒物專家破迷思

臺灣法規規定食品容器為PET材質不會有塑化劑,而開封過久內層黏黏的就是細菌,建議市售水還是要及早喝完。(123RF)
臺灣法規規定食品容器為PET材質不會有塑化劑,而開封過久內層黏黏的就是細菌,建議市售水還是要及早喝完。(123RF)

文/記者李怡欣
許多租屋族或中南部民眾都有購買桶裝、瓶裝水的習慣。日前「抖音」傳出一個說法,「桶裝水受太陽曝晒會產生塑化劑,而開封飲用不完,桶內會滋生微生物屍體,是真的嗎?」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解釋,臺灣法規規定食品容器為PET材質不會有塑化劑,而開封過久內層黏黏的就是細菌,建議市售水還是要及早喝完。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發文提及,某次採訪有人問到:「抖音影片說,辦公室很常出現的桶裝水,一桶二十幾公升的那一種,這些桶裝水在運送的過程中呢,長期會受到太陽的曝晒,那你說這個桶子,它不會產生一些塑化劑?還有桶裝水在打開之後,如果你沒有在幾天之內喝完的話,水也是有保存期限的,桶子裡面常常就會有一些黏黏,這些就是微生物的屍體,是真的嗎?這麼糟嗎?」

迷思一「桶裝水會產生塑化劑」?

對此,招名威表示,在臺灣,無論是桶裝水或是瓶裝水,材質都屬PET塑膠,在製造過程中是不會添加塑化劑這種原料進去製成的,所以,它的成品裡面也不會含有塑化劑,水中更不會有塑化劑釋出。

「除非!」招名威強調,消費者買到的是PVC材質製造的瓶子,但問題是,在臺灣、美國、歐盟、日本,還有很多國家,用PVC的容器裝水或是食物,都是違法的,所以現在只要是在臺灣,你看到瓶底印有PET三個字,它的瓶子是不會有塑化劑釋出疑慮的。

因此結論是,臺灣法規並不允許,因此這類市售礦泉水並不會因為長期曝晒在陽光中就產生塑化劑,民眾不用擔心。

迷思二「開封久放會有微生物屍體」?

招名威說,桶裝水打開很久水都沒喝完,當然會有細菌滋生,時間越久,細菌越多;另外,桶子本身不容易清洗,所以內層黏黏的,基本上都是細菌,不然就是細菌的屍體,喝多了,一定會對身體造成不適,像是上吐下瀉等症狀。  

因此,招名威建議,無論是桶裝水或瓶裝水,打開後都要盡快飲用完畢,但也不要打開後一口氣灌完,這樣子是會吐的,短時間打開沒喝完沒關係,瓶口關閉盡量不要讓水接觸到外面的空氣,也不要沒事把水喝一喝又吐回去,這樣就可以保持比較久的新鮮度了。  

最後,關於抖音上面傳的資訊。招名威也附帶提醒,抖音講到的東西有時候並不適用於臺灣,包括生活、文化、法規、口語和素質都不盡相同,所以,大家可以不用這麼緊張。◇

(本文經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授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