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中國中植集團資不抵債 金管會四面向強化監理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中國最大資金管理公司「中植集團」因嚴重資不抵債,整體債務規模落在2,200億至2,600億人民幣(約新臺幣9,758億至1兆1,534億元),恐影響到中國金融體系,外界關切是否對臺灣金融業產生影響。對此,金管會28日表示,將從四面向強化對金融機構監理。

中植系今年爆出債務危機後,該集團四大財富管理公司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所代銷的金融產品相繼出現逾期,並於7月後全面停兌,相關信託公司中融信託自8月起開始爆發違約。

中植集團在本月22日才向投資人發出致歉信,承認經中介機構核查,目前集團總資產約2,000億人民幣,相關負債本息規模約4,200至4,600億人民幣。換句話說,中植集團「資不抵債」金額來到2,200至2,600億人民幣。

金管會曾發布臺灣金融業對中植系曝險為零,但中國房地產風險持續升溫,也連帶影響金融體系。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金管會針對金融機構在中國營運有四大監理重點,首先,在曝險限額控管方面,依《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管理辦法》第12條之1,已明定國銀對中國的授信投資、資金拆借額度,不得超過上年度決算後淨值的一倍。

截至今年第三季底,這項限額比率為23.8%,整體對中曝險達1.01兆元,而上年度決算後淨值是4.24兆元,風險控管均在法定限額內。

第二,強化備抵呆帳提列,為強化銀行對中國授信的風險承受能力,金管會要求銀行對大陸地區第一類授信資產的備抵呆帳提列比率,從原本1%提高到1.5%。目前所有本國銀行都有依規定提列。

第三,明定投資政策,金管會持續督促銀行檢視對中國曝險的情況、檢討相關投資政策,並且稽核部門必須定期覆核相關的管控措施。最後,金融機構應建立產業與政經風險的評估管控機制,衡酌中國監理措施及國際政經情勢,對中國曝險具審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