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建光研發「全自動雷射繞射免標記流式細胞計數系統」,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癌症循環腫瘤細胞的數量檢測,提早發現微小轉移及風險,為癌症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指標,該研究也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
根據衛福部公告,癌症已經連續4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而癌症轉移也是患者最害怕發生的惡夢。
台科大說明,癌症腫瘤擴張會釋放出循環腫瘤細胞(CTC)進入血液,因此血液中若發現CTC,就代表人體有相當高的癌症風險,CTC隨著周邊血進入其他器官後,很大機率會形成新的轉移腫瘤,因此CTC的數量與腫瘤活性、癌症轉移機率、癌症擴張進程息息相關,可成為癌症手術或藥物治療成效的良好指標,方便醫生監控癌症細胞及調整治療方案。
陳建光表示,現今的CTC計數是以磁珠捕捉螢光染色法為主,過程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及判讀,需兩週才能獲得檢測結果,過程繁瑣費時,且染劑時效與操作者判讀都會影響準確度及穩定度,目前屬於醫院自費項目,每次檢測費用約新台幣1.5萬至2萬元之間,難以推廣至普羅大眾。
預計3、4年後量產使用
為了能早一步發現癌症轉移的徵兆並降低檢測成本,陳建光研發「全自動雷射繞射免標記流式細胞計數系統」(全自動雷射繞射系統),透過光柵繞射晶片及流體雷射儀快速偵測出血液中CTC的數量,可大幅減少染劑、人力成本及人工判讀的誤差,約1小時就可獲得血液中CTC的數量,對於癌症初期患者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並提升癌症晚期患者用藥的靈活性。
陳建光提到,以傳統螢光染色法檢測,CTC細胞在檢測完後將會死亡,但使用全自動雷射繞射系統進行計數後,細胞依然具備活性,可培養並進行癌症藥物試驗,汰除對病患藥效較低的藥物,省下不少黃金治療時間,還可使用尿液、唾液、沖洗液等進行檢測,擴大檢測樣本的類別及彈性。
目前全自動雷射繞射系統正依循醫療法規申請儀器認證,預計3至4年後可量產並在醫院使用。陳建光指出,由於每種癌症腫瘤釋放CTC的數目與方式不盡相同,希望能有更多種類癌症的治療能與CTC結合,使CTC數量指標幫助患者得到更快速、更有效的治療,並減少健保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