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近日曝出醜聞,當地政府為了營造經濟活躍的假象,要求各層級公務員達到「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指標,甚至有一名村支書一個人就辦理了二十多個營業登記。而這種經濟造假現象,還不是只有山西省獨有,在中國多地皆出現。
中國之聲4月19日的報導曝出了上述醜聞。報導說,從2022年4月起,陽高縣有了「市場主體倍增」任務,縣裡派給鄉鎮,鄉鎮再派給村支書,據基層幹部稱,村支書只好找人註冊沒有實際營運的執照,這個月剛辦完,下個月任務又來了。每個月都要通報,做不出來就會挨批評。
爆料的基層幹部說,最近一次任務於2024年2月26日下發,要求2天之內,鎮裡要新註冊9家企業,最終他們鎮超額完成任務,註冊全都是「個人獨資企業」。這樣的要求,每個月都有。從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鎮共註冊二百多家企業,有人半年間開了6家公司。
2023年中旬,新任務又來了。市場主體不僅要「數量」,還要「品質」。縣裡不再考核個體工商戶的數量,而是要提升市場主體中企業的占比,任務考核要求是新註冊企業才算。同時因為2023年上半年任務壓力大,個體工商戶數量大增,導致企業占比過低,縣裡又要求之前註冊的個體工商戶辦理註銷,升級為公司。
一份陽高縣2022年4~8月市場主體倍增任務分解表顯示,參與考核的有陽高縣11個鄉鎮以及社區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工業園區、招商服務中心。
4至7月這4個月的時間裡,陽高縣新增2,985個市場主體。公開資訊顯示,陽高縣全縣常住人口18.66萬人,戶籍人口26.29萬人。一名村支書透露,他把能找的關係都找遍了,放開註冊要求後,乾脆把註冊的企業都放在自己名下,「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我們沒法找群眾了,就只能一個人做。」
經查,一名村支書名下註冊了23家市場主體,只有3家是2022年前實際營運的合作社,其餘20家有個體工商戶、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裝店、水果店、貨運隊、養殖廠、水產店、鮮花店、建材廠,兩家便利商店及一家美甲店。
實際上,「市場主體倍增」計畫並非在山西一省推行,雲南省機關報《雲南日報》早在2021年9月就刊文稱,雲南省政府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目標是到2025年,全省市場主體數量達到614萬戶,等於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30戶;全省企業數量要達到155萬家,等於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達到33家。
此外,當局還要求雲南省企業到2025年上榜中國500強以及世界500強的數量達到多少家。值得注意的是,推出「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這個政策的同時,雲南省正在實施「清零」政策,大量商家、企業關門倒閉,甚至出現封鎖中的市民被活活餓死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