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在的保健,心靈的修護也是重要的一環。從那時起,每個星期天帶著家人逛花市、玉市,成為固定的行程。
花器幽微放光 靜待知音
建國玉市是全臺灣最成功的古玩市場,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匯集各地的古玩商,特地坐高鐵前來建國玉市,只為了擺兩天的生意。
猶記得,當時的攤位可說一位難求,權利金、租金年年上漲,還帶動許多創意家創作許多作品,舉凡陶瓷、柴燒、石刻、木雕、把玩件、沉香器具、黑毛柿、漂流木等,不勝枚舉。
1966年的時候, 正逢「臺灣錢淹腳目」的輝煌年代,許多古玩商從大陸帶回各式古董、精美木雕、玉件、石雕,可說琳瑯滿目,然而品質有好有壞,尋寶鑑物就要各憑本事。
許多年代久遠的藝術品,被古玩商買回,最後在建國玉市慢慢的現蹤……。各式花器也是在那時被擺放攤位一角,幽微的放光,靜待知音出現。
但它(花器)卻一下吸引了我的目光,也說不出為什麼,當我拿在手上仔細的端詳著,竹面的皮革已感覺到歷史痕跡,最少有50年以上的歲月,再看工藝的手法,不自覺驚歎,「天啊!這是要什麼樣的耐心、多久的歲月打磨,才有這等繞指柔的技藝。」
因為自身理工背景,我看得出這得要多少的工序、工時、耐心和經驗才能成就,與其說經驗不如說傳承。經我進一步慢慢的了解,這才知道,花器的製作職人是有族譜的,每位職人還可上溯師承何人、師出何門?哪一種製作造型是由哪一族、哪一代首創,都有所考,不只是隨便一人單靠著耐心和經驗,就可製作出來的工藝品。
超脫塵根 好個寧靜的美
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緣這些種種的條件而製作出來的花器,再經過歲月的變化,逐漸透出一種禪意,靜靜的擺放在那裡,呈現出一種寧靜的永恆,當下的心情自然因它而沉靜。
東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漢朝東方朔也曾自比為「大隱隱於朝」的隱士,如今若是因為室內擺放一支花器,而阻絕了一切紅塵俗世,感受到心靈的澄清與純淨,就是最大的妙趣。
這時再點支沉香、喝口茶,靜靜看著它,真是超脫塵根,好個寧靜的美。
就是這種幽然禪意的美,深深吸引著我。於是,每個星期若沒有收幾個新花器,就有種悵然若失的感受,也幸好在玉市碰上一位花器達人,他就有辦法每星期幫我找到各式不同的花器。截至目前為止,我已收了將近兩千支不同的花器。
——摘編自《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