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保險錢進公建,只欠國發會東風」。國發會24日表示,媒體對公共建設審議機制有誤解,該會是幕僚機關,各部會把公建計畫提報行政院之前,多已完成「公共建設促參預評估」,但該會將適時調整機制與法規,引導國內資金擴大參與公共建設。
綜合媒體報導,有知名官員提到,如果國發會改變中央機關傳統編列預算、發包工程做法,改以民間參與方式招商,保險業參與的意願將大增。報導說,國發會盤點民間可參與案源,可能調整做法,並有望釋出高速公路、再生能源廠、海淡廠等三大種類標的。
國發會24日發出三大聲明,提到相關報導對公共建設審議機制有誤解。據相關規定,各部會提報新興中長程公共建設個案計畫,應先進行公共建設促參預評估,就政策面、法律、土地取得、市場及財務面等要項評估民間參與的可行性及財源籌措方式。
國發會表示,如果有促進民間參與投資的可行性,會由中央、地方主管機關依據財政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等相關規定辦理。若部會經評估不具促參效益或可行性時,才會研提公共建設計畫提報行政院核定。
國發會說,該會是行政院的幕僚機關,各部會提報行政院公共建設計畫時,基本上都已完成公共建設促參預評估,經各部會評量屬於不具民間參與投資可行性,才選擇以編列政府預算執行的方式辦理。
國發會說,民間資金導入公共建設,確可降低公建支出負擔並可加速建設推動,也是該會重大施政目標之一。政府相關單位將盡快規劃檢討現行公共建設導入促進民間參與的相關機制,適時調整機制與法規並運用創新做法,引導國內資金擴大參與公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