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房地產一直是熱門投資標的。疫情後,全球經濟進入大通膨時代,更加速了置產保值的需求。面對高房價,民眾透過合資方式集結親友財力購房的現象日益普遍。
安新建經法務經理魏禮表示,合資買房通常涉及夫妻、情侶、朋友或親戚,主要面臨兩類糾紛:一是貸款由一人申請,利息等費用由兩人共同承擔,最終在賣房時出資額與獲利分配常出現歧異;二是登記在單一名下,未經協議或公證,導致另一人無法干預房屋處置。
魏禮指出,合資買房可分為共同登記與單獨登記。單獨登記即所有權登記在一人名下,其他出資者透過借名登記協議、預告登記或信託登記保護權益;共同登記則所有出資者名字登記在權狀上,雖保障較多,但考量稅務、貸款、投資配置等因素,仍有不少人選擇單獨登記。
無論哪種方式,魏禮強調,合資者應事前詳細協議並立合約,最好請專業律師協助並公證。雖律師費用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看似昂貴,但相較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糾紛,這筆費用相對值得。事前做好保護措施總比事後補救來得好,例如借名登記後掛名者偷賣房屋,縱使打官司判決還錢,也可能僅取得債權憑證,保障有限。因此,事前協議詳盡最為可靠。
魏禮建議,合資買房應充分了解不動產市場行情與交易運作,熟悉法律,以降低風險。對於「房市小白」而言,應避免貿然合資,先行累積知識與經驗,切勿急於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