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癌症時鐘快轉17秒 國健署:疫後影響

肺癌初期多無症狀,因肺的神經末端少, 人感覺不到疼痛等不適症狀,所以肺腫瘤可以在不引起任何疼痛或不適下成長。(123RF)
肺癌初期多無症狀,因肺的神經末端少, 人感覺不到疼痛等不適症狀,所以肺腫瘤可以在不引起任何疼痛或不適下成長。(123RF)

【大紀元訊】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今(19)日公布,民國111年10大癌症由肺癌蟬聯拿下、大腸癌居次;但新癌發生人數較110年增8,531人、癌症時鐘快轉17秒,國健署推測是疫情期間就醫篩檢減少所致。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簡報說明,綜觀106年到108年間,每年癌症新發生人數均較前一年增加4,000~5,000人,但109年僅增加725人,110年更首次出現減少。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10日指出,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首度躍升第一。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資料照。(中央社)

林莉茹說,推測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民眾減少到醫院篩檢、就醫,但隨疫情趨緩、生活恢復常態,就醫篩檢意願增加,導致111年癌症新發生人數增加。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全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23.3人,較110年增加16.8人。

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1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肺癌、皮膚癌及子宮體癌提早1歲,其餘與110年相同。

肺癌人數第一多 大腸癌次之

綜觀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肺癌今年再度拿下第一位,確診人數為1萬7,982人,曾蟬聯15年的大腸癌則居第二,其餘依序為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和子宮體癌。

80%到95%的大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80%到95%的大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與110年相比,除了攝護腺癌、口腔癌序位互換,子宮體癌與去年首次進入前10名的胰臟癌序位互換,其餘排序與110年相同。

111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7,299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2.3人,較110年增加11.5人。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10年相較,原為第5名的攝護腺癌前移至第3名,口腔癌及肝癌各往後1個名次,其餘與110年相同。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2,99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311.2人,較110年增加22.8人。十大癌症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與110年相較,原為第11位的子宮頸癌前移2個名次,胃癌下降1個名次,其餘序位與110年相同。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