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解密「寂靜星系熄火」 臺大教授:可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臺大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柏鋒發現,一個極特殊星系正以驚人速度排空氣體儲備,澈底停止恆星的形成。(國立臺灣大學提供)
臺大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柏鋒發現,一個極特殊星系正以驚人速度排空氣體儲備,澈底停止恆星的形成。(國立臺灣大學提供)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臺灣大學10日表示,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柏鋒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首次發現「寂靜星系」快速熄火的原因可能是被內部超大質量黑洞迅速「吹走」氣體儲備而澈底阻止其形成恆星,為揭開早期宇宙演化的機制提供全新線索。這項發現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臺大表示,星系是由數十億顆甚至數千億顆恆星組成的龐大結構,地球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數百億顆恆星中的渺小一部分,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無數星系之一。星系是宇宙結構的基本單位。

臺大指出,在宇宙137億年的歷史中,大爆炸後的前幾十億年是星系誕生的黃金時期,大部分星系處於活躍狀態,不斷生成新的恆星。據近期科學家發現,部分星系在宇宙年齡還不到10億歲時就已「熄火」,停止成長,成為「寂靜星系」,這也是天文學界的一大謎題。

吳柏鋒表示,藉由探索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光譜資料庫發現一個距離地球約120億光年的寂靜星系,該星系的光來自宇宙年齡15億歲時,僅約現今宇宙年齡10%的時期。研究發現,該星系的恆星形成速率在短時間急劇下降,如今幾乎完全停止。

據觀測數據顯示,星系內的氣體正以每秒超過200公里的極高速度流失,導致形成新恆星的原材料迅速枯竭。吳柏鋒分析,星系中心可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評估黑洞釋放的巨大能量正是驅動氣體噴流的主因,將星系內的「燃料」澈底吹散到太空中。這一發現為揭示早期宇宙星系快速熄火的核心機制提供關鍵證據,為發展早期宇宙的演化理論提供重要的實證基礎。

該天體是迄今觀測到距地球最遙遠、最早期、被確認具有強大氣體噴流的寂靜星系。吳柏鋒說,憑藉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超高靈敏度,不僅可窺視早期宇宙的模樣,而是邁入下一個階段,開始深入解讀其背後的物理機制。

吳柏鋒也計畫分析更多類似星系,探索氣體噴流是否普遍存在,以及被驅逐的氣體是否可能回流並重新點燃恆星形成,或是永久逃逸到星系外而改變星系的最終命運。這些研究將有助於人類理解星系的演變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