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說,烏龜頸的發生多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無力與緊繃;還有一部分是頸關節變形、退化所造成,但也多是後天導致,只有極少數是先天異常。此外,年齡增長、上背肌肉無力、骨質疏鬆、視力不良等問題,也都與烏龜頸的發生有關。
由於烏龜頸的姿勢,長時間會引起頸部酸疼、肩頸僵硬、頭疼,也可能會使軟骨磨損、局部發炎腫脹,之後則會造成頸椎退化、關節退化與變形,還有周圍神經血管也會受到壓迫。
潘筱萍表示,在治療方面,可經由物理治療以減輕不適症狀與放鬆頸部深層肌肉;平時調整與訓練正確姿勢,並做肌力加強運動,則可避免烏龜頸的發生。對於因疾病所引起的烏龜頸,例如:視力不良、骨質疏鬆等,也應同時接受治療。
另外,為了不讓民眾受烏龜頸之苦,潘筱萍在此提出2種有效預防的運動。
1.貼牆站立
全身放鬆站立,將頭、肩往後用力貼近牆壁,維持1~5分鐘,每天至少做1次。
2.加強頸背肌力
全身放鬆站立,雙手交叉於背後,收下巴,挺胸;再將肩膀往後拱起,雙手臂稍微往後抬高,維持5~10秒,重複做6~8次為1回,每天做3回。